当前位置: 焊接设备 >> 焊接设备前景 >> 瑞松科技2019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同
瑞松科技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战略发展规划方向,积极发挥研发、技术、品质、市场、服务等多方面的综合优势,坚持技术创新,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完善内部治理和组织结构,形成科学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保证公司经营管理合法合规以及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提高经营效率,提升公司整体管理和运营水平,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各项业务保持稳定发展态势。 1.公司经营业绩稳定增长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3,万元,同比减少0.7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万元,同比增加7.0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万元,同比增加9.65%;报告期末总资产,万元,较期初增长5.38%,主要是瑞松科技园陆续建成投入使用,固定资产相应增加所致;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50,万元,较期初增长13.62%。 年度整体经营状况稳定,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较年略有增长,主要是报告期内母公司收入和净利比上年有所增长;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万元,较年度的6,万元,同比增长45.05%,主要是公司加强项目回款管理,回款金额增加所致。 2.各项业务稳步发展 公司自成立以来,专注于机器人系统集成与智能制造领域的研发、设计、制造、应用、销售和服务,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成套智能化、柔性化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公司的产品及服务除主要应用于汽车行业外,同时扩展到汽车零部件、3C、机械、电梯、摩托车、船舶等行业。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工作站、机器人配件销售等。 年度,在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和汽车制造行业增速下滑的行业背景下,公司加大研发及市场开拓力度,在做好现有客户市场及服务的同时,努力拓展新客户及其他行业市场,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优质性价比的产品及服务,以及团队的积极拼搏和严格执行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3.继续加大研发投入 公司聚焦核心技术,向机器人智能制造并结合传统产业的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需求,进一步发展“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新应用”等领域,聚焦自有核心技术和软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重点发展机器人技术、智能技术、制造工艺,构建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技术为主的机器人智能制造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重视研发的投入和项目的发展。年度,公司投入研发费用的总额达到31,,.42元。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合计拥有研发人员名,占公司员工总人数的24.2%,此外拥有设计人员78人,占比15.9%。 年度,公司新申请境内发明专利19项,获得境内发明专利批准2项;新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5项,获得境内实用新型专利批准25项;新申请的软件著作权5项,获得认证的软件著作权4项。 报告期内,瑞松科技研发的汽车白车身地板机器人柔性生产线,综合运用了白车身高速输送系统技术、多轴伺服白车身定位技术、多车型的无源台车定位技术等三项技术,优化设计了地板总成柔性焊接生产线,通过柔性焊接生产平台,实现高节拍、高产出比;高稼动率、高生产效率;高柔性、多车型适应性好;高自动化率、生产品质稳定;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该项目于年8月通过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组织的专家认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总体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并形成了企业标准1项,取得了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2件,在生产节拍、自动化率、设备稼动率及车型切换时间等关键技术指标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年,瑞松科技研发的汽车白车身门盖自动化装配柔性生产线,综合运用了白车身高速输送系统技术、多轴伺服白车身定位技术、螺钉螺母输送定位技术、配合机器人视觉的智能装配技术、自适应吸盘技术等五项技术,优化设计了汽车行业客户的自动装配线,通过使用高速输送与多轴伺服技术相结合,实现了高节拍、高稼动率、多车型柔性共线生产;使用机器人配合视觉的智能装配技术,适时根据对车身实际尺寸、位置进行精确识别,自动计算并重新设定各处门框间隙,实现了高自动化率、高生产效率、高生产品质、高柔性的自动装配,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 4.科技园建成并投入使用 年,瑞松科技园陆续建成投入使用,配备先进的软硬件设备,完善配套设施,有效提高产品的生产能力,解决了现有产能的瓶颈,有利于满足日益增长的客户需求,有利于资源更加科学地配置和有效利用。 5.积极筹划股票上市 公司于年6月正式向上海证券交易所递交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申请,并于年2月17日完成挂牌上市。公司将以登陆资本市场为起点,进一步借助资本市场影响力,在智能装备领域做大做强,为客户、员工和股东创造持久价值。 6.加速人才梯队建设及完善考核激励体系 报告期,公司加速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发掘人才、培养人才,与国内知名大学合作定向培养硕士、博士生等,优化提升人力资源配置,积极推动人才梯队建设,继续完善职级体系、绩效考核及人才激励体系,做好培训和培养,营造优胜劣汰、人才辈出的竞争环境和以贡献及结果为导向的氛围。 7.获得荣誉 年公司获批广州市首批院士专家工作站,荣获了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颁发的“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最佳供应商奖”,获得了广州市委、市政府颁发的“广州市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获得了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广东省产业发展促进会和广东省制造业协会联合颁发的“广东省制造业强”等荣誉。 年,公司将聚焦核心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加大行业细分市场的横向及纵向的拓展力度,完善供应链,加速人才建设,完善激励体系及持续提升公司综合管理水平,在稳健经营的前提下,寻求更多发展机遇。 二、风险因素 (一)尚未盈利的风险 (二)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 (三)核心竞争力风险 1、技术人才流失对公司经营影响的风险 公司的业务需要大量具备对机器人、焊接、机械、电子、工业软件、编程、传感等多领域、多学科知识综合和运用能力的研发技术人员,要求技术人员对各行业领域工业机器人生产线等的技术要求、工艺设计等具备深入理解,并具备丰富项目实施、项目管理等相关经验。尽管公司一贯重视并不断完善技术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但由于优秀的技术人才是市场激烈争夺的对象,公司面临一定的技术人才流失风险。 2、核心技术被侵权对公司经营影响的风险 公司所处行业为技术密集型企业,通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形成了丰富的技术成果。各类专利权和非专利技术等技术成果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如果重要技术成果被泄露或专利被侵权,将会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3、公司技术更新无法跟上行业发展的风险 当前,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全球经济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在一系列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行业飞速发展。但技术研发与创新的方向和目标存在不确定性、研发效果和成果存在不及预期等固有风险,可能会对公司核心竞争力及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四)经营风险 1、主要客户业绩波动对公司的盈利能力影响风险 公司专注于机器人系统集成与智能制造领域的研发、设计、制造、应用、销售和服务,业务范围覆盖汽车、汽车零部件、3C、机械、电梯、摩托车、船舶等行业。目前,汽车制造行业是自动化程度最高、机器人应用最深入的下游行业之一,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较大。我国汽车制造行业形成了明显的产业集群特点,行业集中度较高。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大客户收入占营业收入占比相对较高,若主要客户业绩发生波动,将对公司的收入和利润稳定性构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2、下游应用汽车行业景气度下降将可能导致公司经营业绩下滑的风险 受宏观经济整体放缓影响,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若汽车行业景气度持续大幅下降,则有可能导致公司对客户应收账款不能回收,或坏账准备计提不足的风险,亦有可能导致公司经营业绩出现下滑的风险。 3、公司所处行业和市场竞争加剧对公司盈利能力影响的风险 汽车装备、3C、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等行业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一方面将吸引具有品牌优势、研发技术优势及资本优势的国际知名企业直接或者以合资公司形式进入我国市场,另一方面国内厂商在技术、经营模式上可能会全面跟进和模仿,从而使得公司面临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4、公司焊装业务应用领域相对集中对公司盈利能力影响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汽车焊装业务收入占比较高,可能会使得导致公司对下游行业需求依赖程度较高,影响公司的整体抗风险能力。如果下游行业的市场需求发生重大不利变化,而其他行业领域收入规模不能及时扩大,将会对公司的营业收入和盈利能力带来不利影响。 5、公司销售区域相对集中且行业集中度较低导致未来市场开拓失败的风险 一方面,报告期内,公司来源于华南、华东区域的销售收入占比较高,呈现出一定的区域性特征,主要是由于公司主要汽车行业的客户具有产业集群的区域特征,一般分为东北、京津、中部、西南、长三角和珠三角六大产业集群;另一方面,我国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行业、汽车焊装行业的行业集中度较低。由于市场开拓需要一个过程,若未来华南、华东区域市场环境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或市场开拓进度不及预期,将有可能导致公司经营业绩下降,公司存在未来市场开拓失败的风险。 6、新冠病毒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 新冠病毒疫情的发生,对公司所属的部分下游行业尤其是汽车及3C等应用领域的产销会有不同程度的暂时性影响,但鉴于目前我国疫情防控已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预计疫情结束后下游汽车及3C等领域的产销可逐步恢复正常,购买需求可能会逐步释放,但对厂商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全面恢复时间尚存在不确定性。对武汉瑞北的复工有短期影响,已根据政府防控安排于年3月下旬正常复工,而且武汉瑞北营收和利润贡献对公司总体影响相对较小。 (五)行业风险 公司在产业链中业务定位的风险 机器人行业产业链由机器人零部件生产厂商、机器人本体生产厂商、系统集成商、终端用户四个环节组成。一般来讲机器人本体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基础,系统集成为机器人商业化和大规模普及的关键。从收入角度来看,公司主要从事汽车焊装生产线业务、其他行业的生产线和机器人工作站业务等,并不从事机器人本体或其核心零部件的制造,公司处于机器人产业链的系统集成环节。系统集成环节市场规模较大,但集中度较低,在产业链中相对处于弱势。若公司不能有效提升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则可能对公司的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六)宏观环境风险 宏观经济波动对公司盈利能力影响的风险 公司所处的机器人与智能制造领域的市场需求,来自于下游汽车制造、3C、机械、航空航天、船舶等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其投资规模及增长速度整体受到宏观经济景气度、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的影响。虽然公司建立了合理的业务结构,覆盖汽车、汽车零部件、3C、电梯等多个下游行业,有效分散行业集中度所带来的潜在的风险,但宏观经济的波动对公司下游各个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和增长速度将带来显著影响,从而间接影响公司所处的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行业的市场需求。 (七)存托凭证相关风险 (八)其他重大风险
二、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9元,较上年同期下降0.77%;营业总成本,,.36元,较上年同期下降0.41%;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1.25%、4.01%,研发费用(费用化)较上年同期增长8.89%;实现营业利润74,,.39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89%,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61,,.94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04%。
三、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行业格局及发展趋势 行业格局: 机器人行业产业链由机器人零部件生产厂商、机器人本体生产厂商、系统集成商、终端用户四个环节组成。 美国、日本以及欧洲公司在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机器人本体生产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我国企业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国际上具备先进水平和产业规模的大型企业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近年来我国部分机器人零部件和本体产品已打破国外垄断,来自瑞典、德国以及日本等国的世界知名机器人企业已受到来自中国工业机器人企业的挑战。 而在智能系统集成领域,行业内重点供应商除了可生产部分机器人零部件和本体产品外,还具备了优秀的技术和工艺水平、设计能力、项目经验,在对用户行业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提供可适用不同应用领域的个性化、智能化、柔性化机器人生产线。国外大型同行业公司具有先发优势,但国内企业能够针对不同客户的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服务,并具有及时的响应速度、更短的设备交付周期、完善的售后服务,能够及时满足客户方案调整及配套设备需求,展示了相比国外企业更强的竞争力。国内企业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以及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已经取得了较强的竞争优势。 从产业链的角度看,机器人本体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基础,而智能化系统集成则是机器人商业化、大规模普及的关键。相较于机器人本体供应商,机器人系统集成商需要具备对各行业客户的技术标准和技术需求的准确理解,对机器人本体进行二次技术开发,把握客户生产线的精度、位置、轨迹、节拍、稳定性等技术和工艺要求,需要拥有出色的设计能力、相关项目经验等,以满足各行业客户千差万别的定制化需求。机器人本体必须与行业应用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系统集成是对机器人本体的二次开发。国内机器人系统集成厂商具备优秀的技术和工艺水平、设计能力、项目经验,在对用户行业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提供可适用不同应用领域的个性化、智能化、柔性化机器人生产线,具有及时的响应速度、更短的设备交付周期、完善的售后服务,能够及时满足客户方案调整及配套设备需求,展示了相比国外企业更强的竞争力。国内企业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以及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已经取得了较强的竞争优势。 行业发展趋势: 据IFR机器人产业报告显示,年中国机器人销量达14万台,全球占比约为33%;保有量57.5万台,全球占比23%。本体市场销售额亿元左右,集成市场规模0亿元左右,全球第一。据IFR数据预测,未来5年中国机器人行业进入稳定增长期,预计复合增速达到15%。 根据IFR《全球机器人》报告显示,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平均密度为99台,新加坡达到台,全球最高;其次是韩国台;德国是台,日本是台,美国是台。而中国是台,尽管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但与其它国家仍相较甚远,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密度有着巨大增长空间,我国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前景十分广阔。据其报告预测,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额将达到93.5亿美元。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年1-12月,中国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为18.69万套。 工业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能代替人进行高效率、高质量和重复性作业,或是在危险、恶劣环境下进行作业,例如冲压、压力铸造、热处理、焊接、涂装、塑料制品成形、机械加工和装配等工序,重点下游领域包括汽车制造、3C电子、电梯及高铁等行业,下游行业的蓬勃发展为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工业机器人呈现应用领域不断扩展、自动化程度不断深化的发展趋势。 数字化智能工厂是工业机器人下游行业特别是汽车制造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所在。数字化工厂采用高度模块化布局,实现人机互联、信息互联、自动排产以及智能维护等功能,并最终将成品通过智能配送中心递送到客户手中。数字化工厂通过集成、仿真、分析、控制等手段,可为制造工厂的生产全过程提供全面管控的整体解决方案,从而使得生产线上机械装备、自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实现整个生产线流程的无缝集成,达到最佳的利用率与满足生产的最大需求。 5G发展及其技术突破,使得机器人实现云端操作,机器人不再限制于有线传输,而是与控制中心实现实时联网从而执行操作任务,因此可实现现场无人、支持任意时间、实时灵活操控等。5G的加速落地不仅将颠覆性改变本体设计及通讯方式,亦带来机器人新应用场景如5G网络基础设备和终端设备的组装加工。 2、行业发展分析 瑞松科技专注于机器人系统集成与智能制造领域的研发、设计、制造、应用、销售和服务,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成套智能化、柔性化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公司的产品及服务除主要应用于汽车行业外,同时扩展到汽车零部件、3C、机械、电梯、摩托车、船舶等行业。从年下半年开始,新能源汽车项目加速落地,5G加速带来3C回暖,锂电投资稳定等,几项叠加机器人需求复苏。 (1)汽车制造行业 在自动化程度最高、工业机器人应用最广泛的汽车制造行业,瑞松科技在国内汽车焊装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受我国城镇化进程不可逆转、居民购买力不断提升、我国汽车普及率较低、中西部新增购车和东部汽车更新换代需求凸显、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进一步带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和升级等因素驱动,未来我国汽车行业仍将保持稳健发展态势。 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年全球20个主要国家千人汽车拥有量数据,其中,美国排名第一位,千人汽车拥有量达辆;欧盟国家和日本都在至辆;俄罗斯千人拥有量达辆,巴西为辆;而中国每千人拥车量仅为辆。随着人均GDP的提高及人们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预计我国汽车消费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增长空间。 年,受年初蔓延的新冠疫情影响,汽车产销量有暂时性的下降,但鉴于目前我国疫情防控已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预计疫情后购车需求会有所反弹,尤其无车家庭的首购需求会增加,但对厂商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全面恢复时间尚存在不确定性。 另外国家相关部门也在逐步研究出台促进汽车消费举措,不少地方已开始跟进落实相关措施。年2月21日,广东省政府发布《关于印发广东省进一步稳定和促进就业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指出,推动有条件的地市出台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政策,鼓励广州、深圳进一步放宽汽车摇号和竞拍指标。此前2月中旬,佛山市人民政府就发布《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佛山市促进汽车市场消费升级若干措施(试行)的通知》,提出鼓励国六标准排放汽车消费,给予每辆车补贴-0元不等。2月底中汽协提交了推迟全国范围内实施国六排放标准的建议,为因疫情没法经营而积压“国五”车型车企争取时间。3月20日,广州市政府第15届次常务会议审议原则通过了《广州市促进汽车生产消费若干措施》,从提振新能源汽车消费、鼓励汽车加快更新换代、营造汽车消费环境三个方面,提出购车补贴、竞价奖励、新增巡游出租车指标和优化中小客车指标调控政策等措施,支持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预计拉动总产值将超过亿元。3月24日,浙江正式印发《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提振消费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实施意见》中鼓励杭州有序放宽汽车限购措施,制定汽车以旧换新和下乡惠农政策,深挖农村汽车消费潜力。预测接下来刺激车市的相关政策将会越来越多,更多的省份陆续加入这个行列,从而对汽车销售市场产生积极影响。 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汽车生产使用的新材料、节能驱动系统、智能部件等也将使生产线上的作业机器人发生改变,原有的汽车自动生产线已不能满足新能源汽车生产的需要,开发适应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生产线势在必行。新能源汽车的繁荣发展,必然催生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的巨大需求。 (2)汽车零部件 作为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与汽车工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汽车零部件行业分别由发动机零配件、底盘零件、仪表电器件、车身及车身附件以及通用件五大类构成。 在汽车行业的需求带动下,汽车零部件市场发展总体情况良好,呈较快发展态势。近年来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正在进入上升通道,随着国内汽车工业产业链的发展和成熟,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随着生产强度、加工精度、一致性要求及人力成本的提升,汽车零部件企业正逐步加快在生产线上应用各类智能机器人,如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均开始部分使用或大规模使用工业机器人,并计划建造更高效率的半自动化、全自动化工厂,进而在年左右将制造成本降低18%至33%。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汽车零部件生产的自动化率仍然偏低,预计未来随着国家产业升级趋势的强化和行业竞争的进一步加剧,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自动化率有望得到提高。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和自动化改造的推动下,汽车零部件行业的自动化设备需求将保持较高增长速度。 (3)3C电子行业 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应用在3C行业主要位于产业链最末端组装端,人数多,自动化改造需求空间大,国内自动化供应商主要集中在这一领域。3C产品生命周期短,技术更新快,自动化生产线需要重新规划。当前面临4G转5G新机遇,新工艺大量出现尚未定型,需要自动化生产线集成商深度参与;3C行业面临的激烈竞争,将使得3C企业需尽快提高生产自动化率,以抢占市场份额。 3C领域应用的机器人主要有焊接机器人、移动机器人、装配机器人、分拣机器人、上下料机器人、自动包装流水线等。这些工业机器人目前依靠其灵活性、高效性为3C行业生产作业带来极大的自动化。而5G发展未来将使得这些机器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最基本的变化就是操作端与控制端的分离,其次不同的机器人在功能上更加完善更加符合施工现场要求、作业更加灵活。如点焊机器人,可通过视频实时全程跟踪其作业,实时掌控其工作轨迹及状态,对其执行的任务任意中断、恢复、调整等。而且5G技术发展不仅是对现有3C领域机器人产生改变,还将纵横向深化和拓展和该领域新的应用机器人产生,5G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提高工业机器人在3C领域更高程度智能化应用,从而带动工业机器人在3C领域的需求。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以“成为中国机器人与智能技术的领先企业”为愿景,确立了以“技术引领企业发展”为方向,以持续创新为动力,以信息化手段提升生产运营管理水平,建立企业自主研发团队,并积极展开国内外战略合作,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和专业服务。公司坚持在机器人与智能技术的关联产业,包括机器人技术、工业应用软件、关键部件、焊接及相关工艺方案、系统应用、数字化工厂与整体技术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在整合产业链的基础上,将智能制造与技术创新、服务融合,寻求以更有创意的方式迎合产业发展的需求。 公司充分运用在技术、品牌、人才、服务、质量控制、项目经验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具有的优势,综合提升自主研发、创新实力,同时积极展开与国际品牌的深度合作,使行业应用领域不断纵深化。公司坚持追求技术领先的战略,并以高端客户的需求为牵引,持续增加研发的投入,组建一支高素质的研发队伍,加强核心平台技术的研究、应用技术的研究和产品的开发,不断拓展市场领域与高端客户市场,巩固和提升市场地位。结合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公司的发展规划为: 1、持续研发与创新 公司技术发展以机器人技术、焊接技术和智能技术为主要方向,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在现有产品和技术基础上,转向“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应用”的研发为重点,以“软性技术”为企业技术发展核心,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 重点研究方向包括: (1)研发基于工业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的焊接云服务系统,建立数据平台,连接设备与用户,通过云服务器进行数据采集与设备管理,提供焊接设备的数据及管理服务、在线诊断与远程技术支持服务;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数据云端存储、工艺优化、智能监测与诊断、设备在线升级、专家数据库、数据分析等; (2)数字化虚拟调试技术,可以在线下将真实的PLC接入软件中进行数字化控制、生产设备与机器人之间的联动调试、对设计程序的验证与程序中的漏洞检查与分析,实现生产线线下全程模拟控制与调试;大大减少现地调试时的工作量,降低项目风险; (3)开发焊接过程智能控制技术,优化算法,实现焊缝跟踪控制平缓,减少振荡;同时,通过视觉传感信息、电弧声信号与熔透状态,实时监测焊缝尺寸偏差和焊接质量,调整工艺参数,保证焊接质量; (4)数字化工厂的工艺规划,通过零件信息处理、工艺决策和建立知识库,包括总工艺计划、细节工艺计划、生产计划及产品、工艺、资源关联及工时等工艺信息;采用PDM/PLM和数字双胞胎技术,进行数字化仿真建模;运用虚拟仿真技术,结合工厂的产品信息、知识库、产线布局、设备配置、生产流程、物流等进行工艺规划。在导入生产及调试阶段,对产品的工艺规划、设备关联、物流、运转等实际过程进行数字化模拟验证; (5)研究基于多目视觉的焊接跟踪与在线检测技术,该技术采用激光主动视觉和被动视觉相结合的方法,即单机双目,在同一个传感器同时采集焊缝激光扫描信息和焊接熔池动态图像,通过模拟人类视觉系统的“视觉注意”选择机制对焊接图像进行实时处理,开发研究新型弧焊焊缝自主跟踪系统; (6)机器人高精度高速度柔性装配技术,基于自适应机器人控制技术,通过嵌入式视觉传感器,可对非结构性、非规则性的场景进行位置的高速感知识别;机器人末端配置力矩传感器,进行精密装配时能实现机器人的自适应、自动调整和学习优化算法,并反馈到机器人的执行动作上,实现“有感知”的智能装配,提高装配精度及封装的合格率; (7)轻量化材料连接技术,近年来轻量化材料的重要性愈显突出,如钛合金、铝合金、超高强钢、碳素纤维等材料广泛应用,需要研发新型材料的连接技术。针对同种或异种轻量化材料,研发重点包括激光连接、搅拌摩擦焊连接等工艺技术,解决轻量化材料连接的关键技术障碍,提升连接质量,并根据工艺需求,研发轻量化材料连接装备,进行产业化应用。 2、行业应用领域纵深化 现有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品在国民经济中不同的行业开始得到广泛应用,其工作原理和特点也具备许多共同之处,市场空间十分广阔,受限于资金和生产、研发能力的限制,目前应用行业仍然有限。公司将把在机器人应用领域积累和沉淀的技术与项目经验用于大力拓展新业务领域,有效扩大下游市场范围,提高产销规模,提升盈利水平。进一步深化现有重点行业,包括汽车、3C、船舶、工程机械、摩托车、电梯等行业,开发新增长的领域,包括新能源车辆、新材料焊接、装配自动化,以及高铁、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 3、市场区域和客户拓展 依托广州总部基地,进一步加强营销和服务网络,在稳固华南地区的市场份额基础上,逐步加强对国内其他地区如华中、华东、西南等地区厂商的覆盖。同时,公司部分产品已出口至欧洲国家,业务开始国际化。公司计划随着设计生产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的进一步增强,在巩固现有国内市场客户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国内高端客户和海外市场,获取更高的市场份额。 4、品牌提升规划 通过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加强研发队伍建设,建立研发中心和院士工作站,开展与国际品牌的深度合作,综合提升自主研发,创新自主品牌,研发、生产、推广高端装备产品,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和专业服务,营造“品质感”,提升企业形象。坚持追求技术领先的战略,持续增加研发的投入,不断拓展市场区域与高端客户市场,成为智能技术的领先品牌。 5、人力资源提升规划 公司将始终坚持把人才队伍建设与储备放在第一位,注重发掘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为人才成长创造宽松的环境,为公司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知识和丰富管理经验的核心骨干,使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同时,公司将不断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通过基础培训、岗位培训、专项培训、自我学习、终生教育等方式,对内营造一个优胜劣汰、人才辈出的竞争环境,对外形成一个包容开放、自由灵活的交流机制。计划通过聘请院士、继续引进海外高端技术人才,与国内知名大学合作定向培养硕士、博士生等。 6、管理水平提升规划 为实现公司未来发展战略目标,公司将不断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在组织结构优化、市场营销网络建设、产品技术创新、业务流程整合等方面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不断促使公司经营向专业化、技术化、集约化、规范化的现代经营模式转变。 (三)经营计划 1、聚焦核心技术与产品的研发 公司将面向机器人智能制造并结合传统产业的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需求,进一步发展“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新应用”等领域,聚焦自有核心技术和软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重点发展机器人技术(离线编程与虚拟调试、机器视觉、人机协同等)、智能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5G互联网等)、制造工艺(焊接工艺、装配工艺等),构建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技术为主的机器人智能制造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应用领域,深入进行机器人智能焊接与装配、搅拌摩擦焊智能装备及工艺、数字化智能工厂等应用开发,深化现有重点行业(汽车、摩托车、电梯等),开发新增相关领域(新能源车辆、轻量化产品等)。 2、大力开拓市场 做好现有客户及行业细分市场的横向及纵向的拓展,同时加大新客户的开发,积极寻求和开拓新能源汽车、5G等领域的市场,有针对性地进行行业市场开拓及品牌推广活动,不断提升品牌形象。 3、构建优质供应链 整合及培养一批与企业共成长的优质稳定的供应商,构建优质供应链生态;结合国内外疫情的情况,做好采购风险防范。 4、持续提升管理水平 公司将进一步推进和优化各方面的标准化,优化项目管理水平,开源节流,降本增效,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综合管理水平。 5、加速人才梯队建设及完善考核激励体系 加速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发掘人才、培养人才,计划通过聘请院士、继续引进海外高端技术人才,与国内知名大学合作定向培养硕士、博士生等,优化提升人力资源配置,积极推动人才梯队建设,继续完善职级体系、绩效考核及人才激励体系,做好培训和培养,营造优胜劣汰、人才辈出的竞争环境和以贡献及结果为导向的氛围。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研发优势 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合计拥有研发人员名,占公司员工总人数的24.2%,此外拥有设计人员78人,占比15.9%,为公司的技术研发与创新提供了人才保障。截止年12月31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合计取得项专利权(其中发明专利4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8项,在申请中专利权项(其中发明专利97项)。 公司长期作为国际主流整车厂商的重要供应商,积累了大量先进工艺技术和应用案例,并通过自身研发,部分主要技术应用达到国内主流水平。同时,公司积极协助自主品牌汽车厂商应用先进工艺和技术,提升了自主品牌汽车生产工艺和质量水平。此外,公司抓住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不断扩展、自动化程度不断深化的行业发展趋势,将业务领域扩展到汽车零部件、3C、机械、电梯、摩托车、船舶等行业,扩大了公司的业务规模,为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公司开发了包括重载机器人和专机型搅拌摩擦焊接系统、轻量化材料焊接整体解决方案、电梯工业自动化装配焊接系统等众多行业急需的国内外领先工艺及装备,促进了各行业的智能制造水平的提升。 2、项目经验优势 工业机器人下游行业客户需求差异化很大,机器人生产线制造工艺复杂,需要深入理解客户的行业特征、经营模式、产品属性、技术特点和工艺流程,设计制造出符合客户严格技术要求的工业机器人生产线及成套设备,否则将直接影响到下游客户所生产的产品质量及效率。因此,客户在选择供应商时非常慎重,要求供应商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成功案例,并且通常对项目实施团队的专业程度、实施经验、售后服务经验有非常高的要求。公司在多年市场竞争中建立了良好的市场口碑,在汽车、汽车零部件、3C、机械、电梯、摩托车、船舶等行业积累了较为丰富的项目经验。例如在服务对品控有特别严格要求的日系汽车制造厂商过程中,长期以来得到了其高度认可,显示了公司的技术和服务水平。公司能够深入了解细分行业客户的业务特性,准确把握和挖掘客户的深层次需求,从而不断积累大型项目的成功经验,为公司在各大行业领域的持续深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本土化服务优势 相比国外同行业公司存在开发、生产和售后服务连续性不强、项目提交过程复杂等弱点,公司充分发挥本土厂商的优势,逐步建立起全生命周期跟踪、开发、服务的模式,由生产型制造商向服务型制造商转变,在研究开发、生产控制以及售后服务等环节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更符合中国行业客户的需要。前期开发设计阶段,公司在项目实施初期即与用户保持密切接触,邀请用户联合参与设计和调试,更能充分地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生产制造过程中,公司拥有专业技术服务团队,解决客户生产过程中的技术与工艺问题,及时响应客户需求,同时对技术工艺和项目实施实际效果进行总结反馈以进一步提高;质保期后,公司能够对客户售后服务要求进行快速响应并协助客户解决问题,公司提供人员培训和交流,并建立了定期回访用户制度,通过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协助用户进行系统维护,售后服务优势明显。未来公司还将大力拓展售后维保和产品升级业务,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4、提供整体技术解决方案优势 基于在行业内的长期积累,公司能够根据不同行业客户的实际需求,为客户量身定做符合客户技术、型号、产能、工艺等要求的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包括各行业生产所需的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设计、系统集成、制造、安装调试及交付,为客户提供整体技术解决方案。公司作为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可有效避免众多提供商在技术水平、设计理念、制造标准、技术支持、产品对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和不足,保证了机器人生产线和成套设备的稳定性、可靠性,从而满足客户的全方位需求。 5、市场和品牌优势 公司通过长期积累不断开拓下游市场,所生产的机器人生产线和成套设备除主要应用于汽车行业外,同时扩展到3C、机械、电梯、摩托车、船舶等行业,这些行业的发展为公司开拓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公司建立了完善的销售、技术和服务网络,现有客户包括各大知名汽车制造厂商且客户粘性较高,取得了一直以品控严苛著称的日系汽车厂商的高度认可,在行业内特别是华南地区拥有优秀的品牌地位,在华南地区汽车焊装机器人生产线市场占有率较高。同时,公司在其他行业内不断开拓,凭借自身的技术和服务,不断赢得各行业客户的信赖。 6、人才团队优势 截至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员工人,其中研发人员人,设计人员78人,包括海外归国的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董事长孙志强先生拥有20多年工业机器人行业从业经验、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客户服务经验,把握公司的整体战略方向和发展规划;副总裁和技术负责人刘尔彬先生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并曾留学德国从事焊接技术与工业工程研究,长期从事机器人焊接和智能系统集成方面的技术研究和市场化推广,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副总裁颜雪涛先生在汽车焊装领域拥有丰富经验,对汽车厂商具备深入的理解。公司还拥有一支优秀的机器人和智能技术专家顾问团队,成员包括新西兰专业工程师协会会士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和专家。在坚持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公司与松下、库卡、博世力士乐、德国IBG工业集团、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焊接技术研究所等企业、高校和研究院所合作,联合开展技术研究、专业人才培训,为公司及行业培养掌握现代焊接和机器人方面的专业高素质人才。 7、质量控制优势 公司建立了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在研发设计、原材料采购、加工、组装、调试等各个环节都实行完备的质量检验程序,以确保产品品质。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广州瑞北、武汉瑞北均通过了ISO:质量体系认证和ISO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广州瑞北曾八次获得广汽丰田设备供应商“品质优良奖”,并于年获得广汽丰田设备供应商最高奖“品质优秀奖”。得到对品控有特别严格要求的日系汽车制造厂商的高度认可,显示了公司在项目质量控制和服务水平方面的优势。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来源: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