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焊接设备 >> 焊接设备优势 >> 鲸鱼潜入海底上千米都没事,钢铁打造的潜艇
生命的起源是海洋。海底深藏着无数宝藏和秘密,人类为探究深海的秘密,从未停止过脚步。但是目前,我们对海洋的认识还停留在海洋中上层的5%左右,对95%的深海区域却知之甚少。造成这一困境的主要原因,是目前人造潜艇无法承受深海的高压。于是科学家们把目光转移到了可以在深海生存的鲸鱼身上,试图从鲸鱼的身上找到潜入深海的秘密。
鲸鱼为何能潜入深海?
由于水中的压强与水深成正比,水深每增加10.3米,压强就会增加一个大气压单位,所以潜水是对人体极大的挑战。喜欢游泳的朋友们肯定深有感触,在深水区游泳时,很容易出现胸闷头晕的症状,这就是压强的作用。
鲸鱼之所以可以抵挡水中的高压,潜入上千米的深海,与它的身体结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鲸鱼虽然跟鱼类一样都有流线型的身体结构,但它属于哺乳动物,用肺呼吸,常年生活在深海区,需要定时游到海面换气,所以鲸鱼的肺经常需要储存大量氧气。鲸鱼的上浮和下潜靠的是改变肺中空气的浮力,肺中空气越多,浮力越大,鲸鱼便会上浮;反之,空气少,浮力小,鲸鱼就会下潜。
除此之外,鲸鱼可以安然无恙地待在深海区不被高压压扁,靠的也是肺。鲸鱼的肺可以通过改变其中的气体体积来改变身体内的压强,从而达到内外压强平衡。鲸鱼在潜入深海的过程中,肺会随着下潜深度而逐渐缩小,致使体内压强增大,与外界保持一致,从深海上浮则相反。但是鲸鱼也不能无限下潜,它的肺不能无限缩小,当到达某一限度时,就不再缩小了,鲸鱼体内的压强也就不再增大了。这时如果继续下潜,鲸鱼也逃不了被高压压扁的命运。
除了结构特殊的肺以外,鲸鱼还有很厚的身体表皮,肌肉很有弹力,可以帮助鲸鱼抵挡住深水的压力。外界压强变大时,鲸鱼的内部器官还可以分泌出半透明的包覆层,帮助保护其内部器官。
鲸鱼深潜的能力是漫长的进化的结果,不同种类的鲸鱼可下潜的深度也不同。小型齿鲸的下潜深度在-米之间,长须鲸可以下潜至-米,下潜最深的是抹香鲸,可以下潜至0-米的深海中,因此抹香鲸也被称为哺乳动物中的“潜水冠军”。
潜艇为何难以潜入深海?
想要对海洋进行更深刻的认识,就必须要到海底下去,去瞧一瞧海洋深处究竟藏着什么秘密。于是,早在16世纪就有人提出“水下航行船体结构”理论,到了17世纪20年代,荷兰物理学家科尼利斯德雷尔成功制造出历史上第一艘,能够潜入水下并在水下行进的“船”。这一发明开辟了人类探索海洋的新道路,后因战争催生,科技进步,潜艇迅速发展,到了年,第一艘现代化潜艇诞生。现代化潜艇正是根据鲸鱼的结构特点制造出来的。鲸鱼可以利用肺中的空气在水中的浮力使自己上浮下潜,而潜艇的上方设有压载水舱,往压载水舱里注水,潜艇的重量变大,潜艇就下潜;将压载水舱里的水排出,使其中充满空气,潜艇变轻,潜艇就上浮。
“奋斗者”号为何能下潜上万米?
既然要维持内外压力的平衡,那可以通过人为地将潜艇内部的压力加大来平衡深海中的高水压吗?答案是不能。潜艇内部的压强必须与陆地上的压强保持一致,这不仅仅是考虑到人类在里面的生存问题,而且很多内部设备也只有在标准大气压下才能正常运转,所以想要提高潜艇的下潜深度,只能靠坚硬的外壳抵抗来自深海的压强,保护潜艇不被压扁。
想要提高潜艇的下潜深度,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抵抗深海带来的高压。从目前的潜艇结构来看,要想抵抗高压,必须制造出更坚硬的材料来作为潜艇的外壳。从理论上分析,借鉴鲸鱼肺的运作机理,在深海区提高潜艇内部的压强实现内外压强统一也可提高下潜深度,但前提要解决潜艇内设备在高压下的运作问题。除此之外,深潜带来的难题还有海下通讯困难、海水导致潜艇灵活性降低、海下作业困难等等。
“奋斗者”号为何能下潜上万米?
年11月10日,中国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成功下潜突破一万米,再创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我国载人潜水器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后来居上,发展迅速,短短五十年时间,我国载人深潜领域已达世界领先水平。从“蛟龙号”到“奋斗者”号,科学家独创的新型钛合金材料,采用电子束焊接技术,给“奋斗者”号穿上了“铠甲”,让“奋斗者”号更加坚固,潜水器的整体耐压水平大大提高。
深海中地形复杂,海水会大大干扰深潜器的灵活度和操作性能,一旦操作不当便容易发生“触礁”危险。针对这一难题,科研人员设计出“神经网络优化算法”,给“奋斗者”号加了个“大脑”,使其拥有在复杂的海底拥有巡航、定点航行、悬停定位等功能,躲避危险。科学家们还给“奋斗者”号安装了一只灵活的“手”,大大提高了“奋斗者”号在深海作业的精准性和可操控性。除此之外,“奋斗者”号还有持久作业、高效作业能力,可连接水面的高速数字水声通信等优势,这都表明了“奋斗者”号在万米级所拥有的综合性技术实力。
“奋斗者”号完成海试,意味着我们率先拥有了领先的深渊科考作业能力。从某种角度上说,是鲸鱼成就了如今潜艇技术的辉煌。虽然目前潜艇的发展在逐步走向成熟,取得诸多傲人的成绩,但在结构和航行上,仍不如海洋生物那般精巧高明,这也不得不让我们感慨大自然的精妙与神奇,所以,人类在飞速发展之际,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敬畏自然,保护自然。而潜艇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还需要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继续弘扬科学精神,在海洋生物身上继续探索。
展在逐步走向成熟,取得诸多傲人的成绩,但在结构和航行上,仍不如海洋生物那般精巧高明,这也不得不让我们感慨大自然的精妙与神奇,所以,人类在飞速发展之际,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敬畏自然,保护自然。而潜艇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还需要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继续弘扬科学精神,在海洋生物身上继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