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焊接设备 >> 焊接设备市场 >> 韦尔股份专题研究CIS设计行业领先,光学
(报告出品方/作者:德邦证券,张世杰)
1.内生与外延并重,打造国内图像传感器龙头企业
1.1.业务版图扩张展现公司雄心,内外并举打造CIS龙头
产业版图持续扩张展现企业战略眼光,并购、高效整合促进公司业绩增长。上海韦尔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年5月,初期专注于半导体设计和研发业务。年公司收购香港华清和北京京鸿志从而扩展业务至半导体分销领域。年收购北京泰和志,拓展SoC芯片领域。年公司收购无锡中普微、设立上海韦功,拓展射频芯片领域。年设立上海磐巨、上海矽久和韦孜美,进一步拓展产品线。年8月,收购豪威科技和思比科,成功切入CIS领域,进一步提升了半导体设计研发能力和品牌影响力。年4月收购新思科技的亚洲TDDI业务,5月收购芯仑光电进入动态视觉传感器领域,完成新一轮产品线布局。在十三年来内涵式和外延式发展驱动下,公司完成主业从半导体分销拓展到半导体产品设计与分销业务协同并进。
年并表豪威后,公司体量大增,并开启“新豪威,新征程”战略,向提供先进数字成像解决方案的全球知名芯片设计公司迈进。根据TSR统计,年全球CMOS图像传感器中豪威科技占9.5%的市场份额,是仅次于索尼和三星的全球第三大CMOS图像传感器龙头设计公司,同时也是目前A股市场市值第一的半导体设计公司标的,具有一定的稀缺性。
公司业务布局全面,稳坐半导体行业龙头。公司目前业务版图涵盖了图像传感器、其他半导体器件产品和半导体分销等业务,产品体系完善,具有多项突出优势的核心技术。公司通过一系列成功的并购操作全面布局泛模拟芯片领域,在智能手机、汽车电子、安防、医疗等领域有多项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业务逐渐拓展为:传感器解决方案、模拟解决方案、触屏与现实解决方案三大业务体系。并拥有华为、小米、VIVO、OPPO、奔驰、奥迪、海康威视等一批行业龙头客户,一举成为“光学龙头”。公司目前稳居世界第三大CMOS图像传感器供应商,行业地位稳固。
1.2.优秀管理层执掌,股权激励计划展现公司发展信心
公司股权结构稳定,控制权相对集中。截止Q1,公司第一大股东系董事长虞仁荣先生,直接持股比例31.50%,公司第二大股东绍兴市韦豪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比例9.31%,第二大股东系董事长虞仁荣的一致行动人,前两大股东共持股40.81%。
公司基因优质,管理团队经验丰富。董事长虞仁荣系公司创立者、实际控制人,曾在浪潮集团、北京京鸿志、香港华清、无锡中普微等多家半导体行业任职,具有非常丰富的行业经验。公司高管团队多为技术出身,丰富的管理经验和行业从业经验为公司发展提供管理优势。核心技术人员多为博士毕业且经验丰富,从而为公司的研发创新和竞争能力保驾护航。
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增强企业凝聚力,彰显公司发展信心。公司分别于年、年和年实施了三轮股权激励计划,通过业绩考核指标让员工分享公司成长红利。其中年为限制性股票,股份数量.39万股;年为股票期权,股份数量为万股;年为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股份数量分别为万和万股。激励对象包括公司董事、高管、中层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人员,激励计划提升员工积极性、降低代理成本,进而强化公司的人才储备与竞争实力。公司通过激励计划进一步吸引和保留专业人才和业务骨干,建立员工与公司共同发展的激励机制。
1.3.收入端:收购豪威、思比科后切入CIS领域,持续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近年来公司经营情况稳健,并表豪威后营收及净利润均实现跨越式增长。公-年营收稳健增长,CAGR10%,年公司实现并表豪威后,公司成功切入CIS领域,经追溯调整,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后公司、年营收继续保持稳健高速增长,年实现营收.24亿元,较年同比增长45%,CIS业务成为公司高速发展的新引擎。随5G新周期启动、下游半导体需求起量、中美贸易摩擦加速国产替代步伐以及公司在更高阶CIS产品线的加码布局,通过各业务体系及产品线的整合,公司充分发挥了各业务体系的协同效应,持续盈利能力提到了显著提升。
从营收结构来看,年前后公司的营收结构有明显改变。年回溯调整前公司营业收入主要来自于半导体分销,该业务贡献的营业收入约78.91%。年9月,公司并入豪威CMOS图像传感器业务之后,半导体分销业务营收贡献下降至16%,半导体设计业务营收占比有显著提升:近年来CIS业务占比年提升,、年营收占比分别达83%、87%,毛利润占比94%、92%是营收及利润的主要来源。
半导体设计类产品结构升级驱动公司毛利率持续提升。公司的主营业务构成中半导体设计相关业务的利润率较高,毛利率始终维持在30%以上。随半导体设计类业务占比持续提升,公司综合毛利率从年的20.13%提升至年的29.91%。分业毛利与半导体行业景气度密切相关,////年分别为12.86%/14.37%/20.79%/8.32%/15.75%,其中,年的大幅提升受益于当年行业高景气度,而年,受到中美贸易战以及全球半导体下游需求下滑拖累,毛利率同比大幅下降,年重新恢复15.75%正常水平,主要系国际贸易环境的恢复,半导体分销业务获得增长所致。
1.4.费用端:管理能力持续增强,研发投入护航企业发展
近年来公司销售费率、管理费率始终维持合理水平,管理能力持续增强。-年公司销售费率分别为3.08%、2.75%、2.95%和1.87%,基本维持稳定,年销售费率大幅下降,主要系销售佣金变动所致;-年公司管理费率分别为9.14%、6.53%、5.36%和3.91%,公司经营效率持续提升,管理费用率逐年下降。
公司年研发投入为17.27亿元,较上年提升35%,公司研发投入占总营收比重略有下降,达8.7%,主要系公司营收增长摊薄所致。公司作为Fabless厂商,研发能力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公司研发人员占比长期维持较高,截止年公司共有研发人员1,人,占员工总人数的比例达50%。维持较高水平的研发支出有助于企业维持技术竞争优势,截至年末,公司已拥有专利项,其中发明专利项,实用新型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项;软件著作权项,在国内居于行业领先地位。
2.手机CIS:创新驱动产品升级,有望实现量价齐增
2.1.CIS为摄像头核心部件,手机为最大下游应用市场
CIS(CMOSContactSensor)是应用CMOS技术生产的图像传感器,为摄像头的核心部件。由于CIS制造工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相同,具有集成度高、标准化程度高、功耗低、成本低、体积小、图像信息可随机读取等一系列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脑、汽车电子、安防、医疗影像等领域,成为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应用的核心传感器件。
受益于CIS下游多行业景气度的提升以及需求的增加,全球CIS市场增长较为稳健。近年来,随着下游消费电子及医疗、安防等领域近年来的不断发展,加之CMOS图像传感器自身在设计水平及生产工艺不断成熟,其在性能及成本上的综合优势日益凸显,市场规模也逐年上升。据FrostSullivan预测,到年全球CIS市场规模将增长达到.4亿美元,出货量从年的63.6亿颗增长至91.1亿颗。并且由于技术的不断提升,CIS芯片规格也在不断提高,在分辨率、灵敏度、特殊环境感知能力等多方面持续提升。
手机是CIS最大的下游应用市场,销售额占比超60%。据统计,目前CIS下游应用中,手机为最大应用市场。手机市场的发展方向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CMOS图像传感器的需求空间。
CIS为手机摄像头价值量占比最高的核心部件,同时也是决定手机摄像头性能的核心器件。一个完整的手机摄像模组通常由:镜片,马达,滤光片,CIS(CMOS图像传感器)和ISP(图像信号处理器)组成。其中,CIS占摄像模组整体总成52%,为摄像头的核心部件。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目前全球CMOS图像传感器核心供应商主要包括索尼、三星、豪威科技等,据StrategyAnalytics统计,H1全球CIS市场收入规模前三名分别为SONY、三星和豪威科技,占比分别为43%、32%和9%,三者合计占比达到73%,行业龙头效应明显。
一般对于CIS的评价指标包括:光学尺寸、像素大小、像素数、帧率、感光元件架构、信噪比、动态范围、灵敏度、量子效率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光学尺寸,光学尺寸决定了CIS芯片面积大小,是决定CIS成像质量最为关键的因素及核心指标。除此之外,在高像素方面,当前市场上主流智能手机的像素在48M-64M,三星,小米等走高像素路线的手机厂商已经推出了搭载超1亿像素摄像头的旗舰智能手机;安防及汽车电子对像素要求较低,在2M左右。高帧率方面,目前市场上主流CIS的帧率在30fbs。除此之外,许多厂商在全局快门、低照度、高动态范围等技术方面也均有所突破,被广泛应用于安防、汽车电子、医疗影像等领域。
2.2.光学升级创新不止,带动CIS行业高景气度
目前,智能手机进入了存量时代,终端厂商的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因此,各大手机厂商也都在谋求差异化竞争优势以实现销量突破。目前来看,手机摄像头的升级主要集中于高像素、多摄、3D摄像方向。光学升级在客户端的体验感最为明显,因此各大厂商均在手机摄像头方向频频发力,经历了大光圈、光学防抖、快速自动对焦等多种技术变革,在推动CIS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的同时,也对CIS的各方面性能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从“量”来看,三摄手机向下渗透的趋势仍会在一定程度上提振手机摄像头的需求量,从而带动CIS行业实现量的增长。近年来,随智能手机渗透率已经达到一定水平,智能手机增速略有放缓。据IDC预测,-年,智能手机出货量从12.03亿台增至14.71亿台,CAGR仅为5.2%。
三摄渗透率的提升将在一定程度上维持手机摄像头量的需求。据IDC统计,截止Q3,全球仍有17.85%和21.8%的智能机搭载单摄及双摄方案。从手机搭载摄像头数量历史的长期趋势来看,未来这些机型也有充足潜力向三摄转型。目前,各主流厂商新推出新机型中,vivoS系列在年推出3款新机型,其中最新款S7e采用了64MP广角+8MP超广角+2MP虚化镜头的三摄方案,小米在-元区间的主力机型红米K30s至尊版也改为三摄方案。三摄正快速向中低端机型渗透。据统计,年智能手机平均搭载摄像头3.21颗。随三摄方案的不断下沉,据IDC预测,-年智能手机摄像头需求量CAGR14.1%,有望实现显著高于手机市场的增长速率。
从“价”来看,摄像头规格升级为主要驱动。高清一直是手机摄像头的首要需求,伴随着手机光学系统升级的持续,手机摄像头在像素方面不断叠加升级。
中低端机型CIS像素跑步提升:年Q1,针对美元以下市场的中低端智能手机的红米发布红米Note7,成为第一款价格低于美元同时后置主摄像头达到48MP的智能手机,不久之后,华为荣耀和VIVO也推出了瞄准相应价区间同时搭载48MCIS芯片的手机,开启了高像素CIS迅速向中低端机型渗透的趋势。年1月全国智能手机新机主摄40M以上机型占比为60.4%,到年10月已达74.8%,中低端机型作为手机市场的主力,带动高像素CIS渗透率增长迅速。
高端机型CIS开启“上亿”时代:主流智能手机品牌旗舰机型的主摄像头像素水平已达到48M-64M,甚至部分厂商,如三星,小米等走高像素路线的手机厂商已经推出了搭载超1亿像素摄像头的旗舰智能手机机型,终端用户对于更强拍照性能的追求推动了CIS向更高像素的方向发展。我们认为未来几年仍将是智能手机摄像头高像素向下渗透的重要年份。中低端智能手机升级到高像素,缩小了高端和低端智能手机摄像功能的差距,保证了CIS产品ASP保持稳健增长。
高像素升级是各品牌旗舰机型和中低端机型的主要方向,但具体路线有所不同。对旗舰机型而言,由于有较高的售价和追求体验感的市场定位,大底高像素是主要的发展方向。对于中低端机型而言,受到5G趋势下,单个手机电子元器件的增加和芯片等主要成本的提升压力,更为注重成本把控及性价比,因此更倾向于缩小像素尺寸。豪威科技作为像素尺寸缩小的先行者,于年5月10日发布全球首款0.61μm像素60M的高分辨率CIS。OV60A像素尺寸仅有0.61μm,在同类产品中最小。与上一代0.7μm相比,运用豪威PureCelPlus-S晶片堆叠技术,在像素面积减少24%的同时,量子效率更高,串扰和角响应更优。
总体来看,在手机摄像头数量增长有限的情况下,高像素CIS渗透率的不断提升是目前驱动CIS行业增长的更为主要的要素。豪威科技技术路线明确,研发转换效率行业领先,未来持续推出新产品的能力将保障公司牢牢把握龙头地位,充分受益不断扩大的市场规模,预计未来将在千元机市场继续开疆拓土,成长空间极大。
2.3.“货比三家”:从手机CIS行业前三头部玩家分析豪威竞争优势
未来3-5年内,智能手机仍将是CMOS图像传感器行业最重要的下游应用市场。就收入和出货量而言,年索尼仍是市场上最大的玩家,占据44%的市场份额,其次是三星,占32%,豪威科技以9%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三。通过分析索尼、三星和豪威科技的技术路线和市场定位,我们认为未来韦尔股份有望在0.7um小像素市场上超过索尼,未来几年市场份额将稳中有升。
索尼:智能手机CIS市场王者,小像素领域进展相对缓慢。在目前头部CIS厂商中,索尼作为CIS市场占据一半份额的领导者,其IMX系列传感器继续采用“大底大像素”战略。iPhone主摄是“大底化”的典型。索尼在年推出的IMX将CIS规格提高至48MP,并在后续产品发展一直倾向于大像素路线,并针对iPhone和华为的旗舰智能手机型号定制解决方案。据了解,索尼在受到华为事件影响后,业务进展受到一定负面影响,于年正式开始规划“小像素”技术路径,并于Q1推出了IMX/IMX(64MP0.8μm)产品。在小像素市场上的启动速度明显慢于三星及豪威科技。
三星:超高像素路线,积极抢占索尼高端机型市场空间。不同于索尼,三星采取“高像素分辨率”路线。三星进入48MP市场相较索尼较晚,但其在年推出的采取四像素拼合设计、成本较低的S5KGM1(实际上仅相当于单像素尺寸更大的12MP)在此前由索尼主导的48MP市场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并成功搭红米Note7,进一步打开了48MP传感器在智能手机的应用市场,将48MP规格主摄像头渗透至千元机。在年下半年推出HMX传感器,像素大幅提升至MP0.8μm,成为首个超过1亿像素的图像传感器。该传感器被小米CC9Pro旗舰智能手机所搭载。
豪威科技:走差异化竞争路线,OV64B后发先至。豪威科技采用台积电晶圆代工工艺,全球首发0.7um64MP产品抢占下一代中端手机主摄市场先机,实现量价齐升。手机CIS行业之前一直处于双寡头局面,索尼、三星通过高等级CIS产品牢牢占据行业第一梯队,豪威、海力士、格科微等位居行业第二梯队。近年来,豪威逐渐从-年苹果业务被索尼抢单、私有化退市、团队变化等不利影响中恢复,在保持低端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在-年连续发布多款32MP、48MP、64MP产品,重新进入中高端竞争。年4月,公司在全球率先量产了64MP,0.7μm的CMOS图像传感器,进一步满足高端主流智能手机搭载超小摄像头的市场需求。可以观测到的是,公司目前已超越第二梯队,成功跻身行业“第1.5梯队”。
年年底开始,豪威科技的CMOS图像传感器产品在旗舰机型的大杯和超大杯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年8月11日,应用豪威OV48C作为后置主摄CIS的Mi10Ultra(米10至尊纪念版)后置摄像经全球专业相机评测机构DxOMark的测评,获得DxO分成功登顶。随着豪威CIS产品力的增强,在元以上智能手机摄像头CIS占比有很大提升空间。预计在年,64MP小像素尺寸CIS将成为未来中端手机主力后置主摄配置之一。
韦尔股份有望在0.7μm系列小像素市场上超越索尼,在未来两年市场份额实现稳中有升。年10月15日,豪威发布全球首款大光学格式的64MPCISOV64A,其拥有同品类中最大的1.0微米像素以及领先1/1.34英寸光学格式,为高端智能手机中的广角和超广角主摄像头提供了优异的弱光性能,有望在年进入高端手机市场。
目前,手机CIS依然是韦尔股份收入贡献最高的产品。从目前公司产品局来看,OV64B(64MP0.7μm)和OV50C(50MP0.7μm)有望成为韦尔股份手机领域最重要的两个产品。有望帮助公司继续抢占索尼在中低端机型的市场空间,和三星一并成为手机CIS0.7μm市场的两家主要供应商,并进一步提高韦尔股份的市占率及盈利能力。公司凭借明确的技术路径,把握“多摄+高像素”渗透率的提升以及国产替代趋势,不断加码CIS及IC产品,64MP布局逐渐完善,产品结构也将进一步升级。
3.自动驾驶升级带来全新机遇,“电子+”设备视觉感知大有可为
3.1.自动驾驶拓展车载摄像头应用,开启CIS市场新蓝海
智能驾驶是智能汽车区别于传统汽车的最核心增量部分,具体可以分为感知层、决策层及执行层。目前,实现自动驾驶的关键系统--ADAS(高级辅助驾驶系统)主要依赖于使用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多种传感器采集路况信息,并进行实时反馈。车载摄像头最初主要应用于倒车系统中,随着5G商用的落地以及ADAS渗透率的不断提升,汽车智能化步伐加速。感知技术作为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一大核心,催化车用图像传感器应用不断拓展。目前车载摄像头主要应用场景已经逐步拓展至盲点摄像头、自动防碰撞、道偏离警告、手势识别、疲劳监测等场景。
一套完整的ADAS系统至少需要包括6个镜头(1颗前视,1颗后视,4颗环视),未来一辆配备完全自动驾驶功能ADAS系统的智能汽车最多可搭载多达超过20颗摄像头,包括:后视(1颗)、环视(10颗)、ADAS(1-3颗)、电子后视镜(6颗)以及驾驶员监控(1-3颗)。据高工智能产业研究院统计,当前车载镜头渗透率仍然较低,单车搭载量不足2颗,并且从年各部位镜头渗透率来看,距实现完整的ADAS功能仍有较大差距。
随自动化等级提高,镜头搭载数量也会相应的增加。车用摄像头需求增长主要来源于ADAS系统的发展和普及。汽车智能化程度分L0—L5,从L3级别ADAS开始具备环境感知能力。其中,视觉感知主要通过车载镜头实现。据观察,目前主流造车势力主打车型大部分仍处于较低级的L2阶段,仅有小部分厂商推出L3车型(如奥迪A8)。且目前全等级自动驾驶渗透率仅为45%(L1/L2渗透率40%,L3渗透率5%),据MordorIntelligence统计,年全球车载镜头出货量约1.47亿颗,预估到年将达1.95亿颗,2年CAGR达16%,未来随更高等级智能化系统渗透率的提升,车载摄像头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容,拉动高性能CIS需求的增长。据Yole预测,未来4年自动驾驶汽车出货量将保持高速增长,全球车载摄像头市场规模年有望增至81亿美元。
3.2.“电子+”设备视觉感知促进多技术融合,带动高性能CIS价值量提升
自动驾驶级别从L0到L5的发展背后所对应的是对摄像头更高解析能力及响应速度的需求。目前来看,车载CIS出现了向高分辨率发展的趋势,价值量也有望不断提升。L0-L2低水平的自动驾驶汽车对CIS的分辨率要求并不高,随着自动驾驶等级不断提升,汽车所承担的驾驶任务及路况更加复杂,无论从功能还是安全方面考虑,都需要其能够实现更高的物体辨识准确度以及更快的刷新及响应速度。
高等级自动驾驶汽车CIS需满足更苛刻的条件。目前,车载CIS需要具备高动态范围、能在极端温度下正常运行、具备较好的夜视能力并解决交通信号灯识、LFM和伪影等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同像素的情况下,汽车CIS价格要高于手机CIS。以1-2MCIS芯片为例,市场上,汽车1-2MCIS单颗价格在3-8美金左右,手机仅为1美元不到,汽车CIS单颗价值量较高。
3.3.新能源汽车引领风潮,传统车企逐步跟进
新能源车作为主打科技感的产品,自动驾驶级别普遍较高,将加速CIS渗透率提升进程。与传统车企渐进式提升自动化水平不同,特斯拉、蔚来等造车新势力多采用“一步到位”策略,即跳过L1-L2级别自动驾驶,直接将自动价值等提升至L3、L4。从目前上市车型来看,“造车新势力”特斯拉的Autopilot2.0ADAS系统配有8颗摄像头(3颗前视、2颗侧视、3颗内视),蔚来最新发布的L4级别豪华车型ET7更是搭载万像素摄像头。而L3级别的传统车企车型如奥迪A8和奔驰S配备摄像头分别仅为5个及6个。
传统车企逐步跟进,L4级别自动驾驶或成赛道重要“赛点”。传统汽车市场规模巨大,据IHSMarkit统计,年全球轻型车产量达0.97亿台,到年预计将达1.1亿台,在ADAS等级以及渗透率不断提升的趋势下,车载摄像头需求量潜力巨大。
据观察,目前部分搭载智能驾驶系统的传统车企仍多为L2级别,单车搭载量摄像头数量仅为3-5颗。早在年,就有车企发布高级别自动驾驶量产时间表,中国一汽与百度于年就宣布红旗L4自动驾驶汽车系列规划,年10月在产品战略发布会又重新宣布红旗品牌预计年实现L4自动驾驶汽车量产。在年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北汽集团表示将在年之前实现L4自动驾驶汽车量产及L5完全自动驾驶技术的开发成熟,长安、广汽等传统车企也均有发布自动驾驶量产时间表。由此可见,加速L4级别高等级自动驾驶车型量产已经成为我国汽车行业的集体目标,有望成为自动驾驶赛道重要“赛点”。
3.4.高壁垒构建高行业集中度,豪威在车载CIS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
在汽车CIS领域,前三大厂商安森美、豪威、索尼共占据90%以上的市场份额,相较于手机CIS领域前三大厂商索尼、三星、豪威共占据73%的市场份额来看,市场集中度更高。
受益于公司在汽车CIS领域长期的积累,公司有望凭借其对CIS产品Know-how的掌握,顺应未来汽车自动驾驶赛道高增长趋势实现份额提升。在汽车领域,豪威近年来已推出多款基于领先的Nyxel近红外(NIR)技术、LFM及PureCelPlus-S堆叠像素架构技术的车用CIS产品,包括:年12月,豪威科技发布万像素OX08A及OX08B前置车规级CIS,率先挺进8M市场;年5月发布汽车行业首款搭载Nyxel近红外(NIR)技术的图像传感器OX03A2S;年6月发布了全球首款集3.0um大像素、dB高动态范围(HDR)和业内优质LED闪烁抑制(LFM)功能于一体的汽车图像传感器OX03C10。公司产品在在动态范围表现、LFM性能、功耗等方便表现优异。
车载CIS门槛较高,公司通过不断推出更高等级汽车CIS产品,丰富产品矩阵,有助于增强竞争实力。出于安全性考虑,CIS厂商在进入汽车市场前需经过一系列测试和验证,客户在多次验证通过后才能进入量产阶段。据了解,认证周期甚至长达2-3年,因此新进入者影响极小,在车载CIS领域更为看重企业的先发优势。目前,豪威的多款汽车CIS产品已通过AEC-Q(基于故障机制的IC应力测试资格)认证,并获得奔驰、宝马、奥迪等传统高端品牌以及国内理想、零跑等“造车新势力”汽车的认可搭载,展现豪威汽车CIS产品在业内较高的可靠性及认可度。
4.其他业务:CCC模组引领市场,其它半导体设计业务百花齐放
4.1.小体积且装配简单,CCC模组彰显优势
CCC模组是由WLO镜头和CIS组装而成的摄像头模组。WLO即晶圆级光学镜头,与传统光学镜头的加工技术不同,WLO工艺在整片玻璃晶圆上,用半导体工艺批量复制加工镜头,多个镜头晶元压合在一起,然后切割成单颗镜头,具有尺寸小、高度低、一致性好等特点。光学透镜间的位置精度达到nm级,是未来标准化的光学透镜组合的最佳选择。
CCC模组具有小体积和装配简单的优势。由WLO镜头和CIS组装而成的CCC模组将具备WLO尺寸小的优点,可应用于各种微小空间场景,如医疗内窥镜。此外,CCC模组拥有着一站化解决方案,可回流的CCC模组可以直接焊接到PCB上,使集成更加简单。
CCC模组主要应用于AR/VR、医疗内窥镜、汽车MDS摄像头等市场领域。目前豪威科技旗下有OVM、OVM、OVM等九款CCC摄像头模组。其中OVM、OVM、OCHTA、OCHSA10、OC0SA均用于医用摄像头,OVM和OVM用于AR/VR眼动追踪和面部识别,OVM用于汽车DMS摄像头,OC0VA是无人飞行器对成像,机器视觉和3D感测要求的理想选择。我们认为凭借着小体积和简单装配的优势,未来CCC模组将会逐渐提高在AR/VR、医疗等CIS市场的市占率,伴随着AR/VR、医疗等市场的放量,CCC模组将迎来可观的增量。
4.2.AR/VR市场增长迅速,提供CIS发展新动能
虚拟现实(VR)是指人工编制出来的虚拟的环境、营造出来的虚拟世界。VR可应用于游戏、教育、医疗、直播等大众市场。而增强现实(AR),是一种将虚拟信息与真实世界巧妙融合的技术,广泛运用了多媒体、三维建模、实时跟踪及注册、智能交互、传感等多种技术手段,将计算机生成各种虚拟信息模拟仿真后,应用到真实世界中,两种信息互为补充,从而实现对真实世界的“增强”。
AR/VR产品百花齐放,众多科技巨头纷纷入局。年,伴随5G的加速落地,VR/AR市场热度逐渐回归,步入了“5G云VR产业元年”。目前全球VR/AR市场上主流玩家主要包括Facebook、Apple、谷歌、HTC等科技巨头,但尚未跑出具有绝对优势的厂商。据Statista预测,随AR/VR技术的发展以及下游应用需求爆发,年VR/AR头显设备出货量有望达1万台,市场规模将破千亿大关。
全球VR/AR市场规模已近千亿,高增长未来可期。据IDC等机构统计,年全球VR/AR市场已实现规模约为亿元人民币,其中VR市场亿元,AR市场亿元。预计-五年期间全球虚拟现实产业规模年均增长率约为54%,其中VR增速约45%,AR增速约66%,年两者份额均为2亿元人民币,总体市场规模达到近亿元人民币。
前瞻布局AR/VRCIS产品,提前把握千亿赛道。豪威科技在业内较早推出可支持AR/VR眼球追踪和面部识别的微型定焦CCC摄像模组OVM及OVM。OVM图像芯片基于专有的3μmOmniPixel3-GS架构,可以提供体积小、功耗低的xVGA分辨率摄像头模块,并提供用于AR/VR球追踪的n模型的和支持移动面部识别功能的nm模型。OVM(3mmx3mm)同样采用了3μmOmniPixel3-GS架构,是目前业界最小的全局快门相机模组,可以提供x分辨率摄像头模块。在AR/VRCIS领域,公司率先布局,采用CCC技术的微型定焦摄像模组产品竞争优势明显,有望深度受益于AR/VR行业的发展。
4.3.医疗影像豪威科技一骑绝尘,一次性内窥镜市场亟待爆发
传统医疗、科研及工业智能领域主要使用CCD图像传感器,随着技术进步,目前医疗和科研领域正在不断谋求使用成本更低、成像效果更好的CMOS图像传感器作为替代。据TSR统计,-年全球内窥镜市场出货量增长率将达到30%,其中,医疗和工业用内窥镜将占据主导份额。
在医疗领域,摄像头主要应用于内窥镜。医疗内窥镜主要由图像传感器、光学镜头、光源照明、机械装置等组成,是一种可经口腔等人体天然孔道或者手术小切口进入人体,用肉眼直观观察病变部位情况的一种医疗设备。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内窥镜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与治疗更加紧密结合,在临床诊疗中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
国内医疗内窥镜市场有望迎来爆发。早在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建议下,全球主要的内窥镜制造商都在开发低成本、小直径、高成像质量的一次性内窥镜。目前,国内还未完全放开一次性内窥镜的市场,未来随着中国对医疗设备的放开,一次性内窥镜设备也将迎来快速增长的市场发展机遇。
豪威科技是全球顶尖医用图像传感器供应商,技术水平一骑绝尘。一次性内窥镜壁垒极高,豪威科技作为全球排名前列的数字图像解决方案开发商,受益于其技术积累和前瞻布局,在医用内窥镜图像传感器领域拥有最先进的技术水平。
在医疗内窥镜市场上,豪威科技产品占据主流地位。年3月,豪威科技推出了新型OH0TAOVMed医疗图像传感器,其封装尺寸仅为0.55mmx0.55mm,打破了其前代产品保持的“最小商用图像传感器”吉尼斯世界纪录。OH0TA还将RGB图像分辨率提高了四倍,达到x(16万像素),每秒30帧,功耗降低20%,达到20mW。其外径仅有1mm-2mm,使医疗设备代工厂商可以灵活地生产具有更大工作通道、更大探测范围的设备,从人体最小的器官中捕捉到更高质量的彩色图像,进行神经、眼科、耳鼻喉科、心脏、脊柱、泌尿科、妇科和关节镜检查,并进行牙科和兽医诊断和手术。随着未来医疗市场的快速放量,且相关产品技术壁垒及毛利率均较高,医疗影像领域将为公司带来新的成长空间。
4.4.夜鹰技术引领市场,安防市场大有可为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由发达国家开始,安防领域出现了向“高清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趋势。应用场景由网络摄像机向智慧家庭领域不断延展,带动安防视频监控领域出现了较快速的增长。早期安防产品多应用于街道、园区等大型公共场景中,随着5G及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消费级安防市场迅速扩大,智能门铃、智能音箱、安防摄像头等一系列智能家居安防产品形态涌现,门铃、音箱、等传统设备植入了通信模块、麦克风或摄像头后,共同构造了智能家居安防的新兴应用场景,也开启了视频交互更为广阔的赛道。CMOS图像传感器作为监控摄像头的核心组件,将受益于多元化消费级监控设备的普及以及智能家居监控摄像机市场规模的增长。
智能安防前景广阔。据IDC预测,年全球家庭监控/安全设备出货量达1.亿台,到年预计将达到3.亿台,年复合增长率20.8%,居视频娱乐、家庭监控/安全和智能音箱三大细分赛道之首。同时,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视频监控市场,年中国市场约占全球专业视频监控市场比例46%。韦尔股份立足国内,深耕海内外市场多年,海康威视和大华股份是韦尔股份重要客户。目前已成长为安防领域最大CIS厂商之一,伴随CIS价值量不断增加,韦尔股份在视频安防领域有望保持稳健增长。
夜鹰技术大有可为。豪威科技在安防市场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市场上的机器视觉和夜视摄像机应用主要依靠近红外成像技术,年3月豪威发布了具有颠覆性意义的第二代近红外技术Nyxel2,适用于在低光至无光环境下运行的图像传感器。相比传统近红外传感器,豪威夜鹰Nyxel2改进全新硅半导体架构和工艺,使得产品在不可见的nm近红外光谱内量子效率提高25%,达到50%;而在几乎不可见的nm近红外波长处的量子效率提高17%,达到70%。
通过技术的革新,豪威科技显著扩大了在机器视觉和夜视应用中无光下近红外CMOS图像传感性能方面的优势,有望进一步稳固其行业地位。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