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焊接设备 >> 焊接设备前景 >> 金牌班组好ldquo焊rdqu
有这样一支团队
他们各个身怀绝技
手舞焊枪
奋战在海洋石油工程建设的最前线
他们用焊花照亮人生
用责任为海洋工程建设的安全
保驾护航
他们就是被称为“特种兵部队”的海油工程特种设备分公司压力容器车间电焊三班。
他们技能高超
关键时刻勇挑大梁
年3月29日特种设备公司成立,电焊三班也在那一刻迎来了它的使命,十年来,班组肩负着公司各项生产重任。
说起这支班组,车间负责人刘家员不吝溢美之词:“这支班组人员技能水平高,仅嘉克杯国际焊接大赛冠军就有2人,还有两名全国技术能手,技能专家更是达到了3人。工作中他们能够用出色的技能带动生产,一次次帮助公司攻克难关。无论是单兵作战能力,还是团结协作,他们都能够出色完成各项任务,真正是‘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在曹妃甸LMU项目中,狭小的空间内遍布密密麻麻的筋板,给焊接带来巨大难度。“当时正值寒冬,零下10多度的低温,我们只能脱下保温的棉工服,趴着进行焊接。当时最大的感受是靠近焊道的上半身炙热,而远离焊道的下半身确是一片冰凉。”当时的场景令班长马洪青至今仍记忆犹新。
艰苦的环境,加上巨大工作量,让班组人员感到困难重重。但他们展现出“特种兵”那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钢铁意志,他们或站或蹲、或跪或趴,白天黑夜24小时连续施工。最终经过90多个日夜的奋战,8台LMU产品所有焊缝全部%合格。
战高温、斗严寒,无论是风急浪高的海上平台,还是酷暑难耐的容器内部,他们始终冲锋在前,不辱使命,先后完成泰国项目等50多个重大工程项目,余台套压力容器产品,累计完成钢材加工量多吨,为公司的增储上产贡献他们的力量。
他们勇于创新
技改创效攻坚克难
对于班组成员来说,他们已经习惯了“战友”不在身边的日子。他们中一些人有的在海上出海、或者外地出差,或者配合其他车间完成各项焊接工作。但无论身在哪里,他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把手中的工作做好,让团队放心。
人员少,任务重,班组通过广泛开展创新创效活动,不断提高班组执行力,激发班组创新活力,更好的服务于生产。这些年班组先后攻克了低温碳钢、超级双相不锈钢等10余种特殊钢材的焊接难题,累计完成50余项技术创新,获得10余项国家专利。
在筒体内部环板焊接时,班组成员打破常规思维方式,对埋弧焊机进行改造,改变了焊机只能走直线的方式,达到了弧形焊接的创新方式,不但减轻了焊接劳动强度,同时提高效率达到三倍以上。
在“深海一号”米深水管汇中,焊接人员遇到“小拇指”粗细的小管径焊接难题。面对挑战,班组派出4名精英“焊将”进行技术攻关,并开发出“自熔焊+填丝焊”新工艺,提高工效2倍以上,极大地缩短了项目工期,也直接将国际上仅有75%的焊接合格率提升到95%以上,为项目圆满完工作出重大贡献。
他们团结友爱
齐心协力再创辉煌
电焊三班坚持以人为本,氛围融洽,成员团结有爱。在成员共同努力下,自班组成立以来从未出现过安全和质量事故,并先后荣获“全国石油石化行业质量信得过班组”、“中海油红旗班组”等荣誉。
8名员工其中集团公司技能专家1人、所属单位技能专家2人。有多人在国内外焊接大赛中摘金夺银,多次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海油工匠”等荣誉称号。
“从年3月成立,成员在一起工作已经超过10年,我们早已把班组当成自己的家了。”班长马洪青说。
十年里,
他们早已把团队当成家,齐心协力。
他们不断成长,涌现出各种代表性人物。
他们从常压容器到高压产品、从浅水装备向深海进军,一次次在急难险重任务前冲锋陷阵,攻克难关。
他们勇于钻研大胆创新,一次次通过工艺开发、技术革新助力项目高质量完工。
他们秉承“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创造一个个奇迹。
然而他们,却只专注于手中的那一束弧光。
继续向前,继续奋战!
文字
陈坤
图片
陈坤武立宪
编辑
陈坤
责任编辑
刘力炜
监制
仝明磊
cooecnews
长按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1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