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焊接设备 >> 焊接设备前景 >> 一文搞懂工业40中国制造2025智
“工业4.0”与“中国制造”
“工业4.0”是工业这一行当的人,非常喜欢拽的概念,当然,媒体人也喜欢用它来撰写新闻通稿,因此,它也常见诸于各大报端和杂志。
工业制造企业喜欢用它来包装公司的产品,或树立行业专业形象,毕竟要从投资人手里拿钱,要让客户掏腰包,PPT和宣传折页上的词汇“洋气”一些,会显得更具“实力”,更有“卖点”。
话都说到这里了,大家也就应该明白,“工业4.0”这个概念它是“舶来品”,这个起源于德国的概念,通俗点讲就是“第四次工业革命”。
在这里也就不跟大家讲它是什么时候提出的?在什么场合提出的?在当今这个信息获取如此便捷的年代,遵行“国内事问度娘,国际事问谷歌”的原则即可。
去年看到过一篇行业新闻采访稿,新闻中被采访者说,其实“工业4.0”这个概念在德国国内并不是很火,很多工业领域从业人员并不清楚它是什么,并且德国官方也少有提及。
反观国内,“炒”得一片繁荣。据说疥疮起源者并不太痒,被感染者却痒得要割肉。是不是真的这样,好像也无法考究,但佛教起源于印度,兴旺于中国这事儿,大家都清楚。
记得在年第三次“进博会”上,有企业直接在他展台整面墙上打上“向工业4.0转型,时机就在现在”的广告标语。这很好理解,和中国人做生意,迎合一下国人志趣,没毛病。
说“工业4.0”就不得不提一下“中国制造”,尽管说的是两回事,但你可以简单粗暴的理解为是它的对标概念。
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于,前者讲的是行业方向,后者更侧重政策引导和产业落地,加速前者标准的制定与实施。
“智能制造”的二三事
智能手机、智能电视、智能音响、智能冰箱,智能马桶、智能空调,智能汽车,智能扫地机……家里没个智能家居,周末都不好意思叫上好友来家里聚个餐。
现在的产品少了“智能”二字,闹得跟“丑媳妇怕见公婆”一样,商家在消费者面前,连吆喝底气都没有。
我上初中那会儿,刚进千禧之年没两年,县教育局的工作人员来学校做考察、调研或考察调研,操场中间停着一辆多年以后才知道叫“桑塔纳”的车。
这放在当年是多新鲜的事,我们全乡,也就政%F大院里头有一辆同款车,当时给大院开车的司机,一般人跟他打招呼,都不屑于瞟一眼,至于回不回答估计看心情吧。我当时还小,很多事情不懂,但其实也懂。
当时学校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观,里里外外的人围着车子三圈都有多,最里面一圈当然是学校的老师,中间一圈是高年级胆子大的学生,外面一圈是想看热闹又挤不进去的低年级学生。
其中一个老师,只见他车前看看,紧接着把脸凑到风挡玻璃上看,又趴在地面上往车底下看,这期间还时不时的跟其他老师说着什么,至今我都不明白,他趴在地上到底看什么?
当时学校的校长,在校会上说,你们不好好读书,以后连工都没得打,工厂都是机器人,根本不需要人来动手。
真不知道这位自称是“教授”职称的校长,当年从哪里学到了这么前卫思想,这在20年前的农村,绝对是一个“先进”又“时髦”的理念。初中老师讲过的话能记得的已经不多了,但这个却始终没忘。
谁能想到,那遥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年,满大街跑的智能汽车,也没见谁车前看看,车内瞅瞅,再探下身子车底瞄瞄。这大概就是时代变化带来人认知的改变。
谁又能想到,生产这些智能汽车的工厂,大多数设备和流程都实现了智能化,几乎鲜少有人工介入生产过程。
尽管我没有机会亲自到这种智能工厂一探究竟,但从车企和媒体开放的资料可以窥见一斑,其生产流程的控制过程,高度智能化程度令人咂舌。
武侠小说里描述一个人武术高超会说人剑合一,在“智能制造”的世界,其实也是一个人机合一的过程。
现在大家再来看概念,就特别好理解。智能制造是一种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它在制造过程中能进行诸如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和决策等智能活动。
说说“数字化”
上世纪90年代,我家的第一台电视是一台14英寸的“井冈山”牌黑白电视,过几年叔叔家用上了“熊猫”牌彩电,又过了几年,我家换了“海尔”牌彩电。
黑白电视是最原始的电视机,要在房子外面架一个天线,看电视全凭运气,有时要在天线杆上踹上两脚让天线晃动一下才有信号。
叔叔家的彩电是模拟电视,我家的彩电是数字电视,看了数字彩电后,觉得从前特别羡慕的模拟彩电竟然也不香。
从模拟机到数字机,同样的事情在卫星锅、DVD上也上演了。当然,也在工业制造领域的生产过程中上演。
读书的时候,学校信工系有两个专业我印象特别深刻,模具专业和焊接自动化专业,经管系的我竟无知的认为,这不就是我村头,给村里老表们焊锄头的丁师傅干的活嘛。
直到后来认识了信工系的校友才发现,机床有了数控,焊接加上自动化之后,它已经完全脱离了我们原始工业生产方式。
再到后来,同级焊接自动化专业校友就职某企业,因好学上进被派驻俄罗斯工作,好消息很快传回学校。
在一次校职工会上,教焊接专业的老师非常自豪的说,以后我们这里焊接专业的学生不光要去国外工作,还要去焊“神九”、“神十”,当年“神舟八号”准备在年底发射。
前一段时间看一篇文章,说国内很多中小工业制造企业主,你与其和他谈智能制造,不如跟他说说数字化,智能制造感觉还是有距离,而数字化生产感觉会比较接地气一些。
你让我讲到底什么是数字化制造技术,用专业词我估计也讲得云山雾罩,讲了大家可能也看得似懂非懂,但如果你都已经阅读到这里了,我想通过这些故事你也有一些概念。
当然数控机床只是数字化制造技术中的一种,像诸如CAD、CAE、CAM、CAPP、PDM、ERP、RE、RP都是这个范畴。
工业互联网
很多95后可能对8位数的QQ没有什么概念,我是玩社交工具比较晚的人,上高中才开始用QQ,所以我的QQ是9位数的,当时我有位室友,他的QQ是7位数。
那时候上网都要去网吧,那时候mp3很潮流,要是能有个mp4那就是潮流尖尖上的时髦,那时候学校机房可以打开的唯二页面是雅虎主页和雅虎邮箱。
那时候QQ等级高是一件非常有魅力的事情,那时候发QQ消息的标准开头语是“在吗”,因为那时候“不在”是常态。
过了两三年,联通推出“超级QQ卡”,可以用短信收发QQ消息,并且在线帮用户挂机,用户不仅可以及时回复QQ消息,还可以加速升级QQ等级。
又过了大概一两年,QQ可以登录手机网面版,找个信号好的地方,注意摆好姿势,因为姿势不好手会很累,这个时候网络还是第2代通信网络,和后来3G、4G不一样,那时候手机上的标是字母E。
这个时候手机上网的雏形已显现,诺基亚相继推荐N97,,苹果发布iphone3G,大家开始感知手机上网的便捷,移动互联网概念由此诞生。
iphone4的发布,彻底火了苹果品牌,也彻底引爆了移动互联网。那几年,互联网公司动不动就开个发布会,宣布自己发布了新的移动应用,已经抢到了移动互联网船票。
最后有没有抢到,只有企业自己知道,为了资本运作吹吹牛皮倒也无妨,只是现实狠狠的抽一记耳光过来的时候,不会留任何情面。
互联网在工业领域的应用相对晚一些,年工信部印发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指南》和《工业互联网平台评价方法》,算是国内官方层面认可了这一概念和场景应用。
其实早在的“移动互联网”最为火爆的时期,“工业互联网”就被美国通用电气提出,这与德国提出的“工业4.0”形成了遥相呼应之势,也被业界称为美国版“工业4.0”。
“工业互联网”在美国被提出来的时候,美国国内几家行业联手组建了工业互联网联盟,后面IBM、思科和英特尔等IT企业也相继加入,阵容可谓十分强大。
讲真,这篇文章前面几大段用了故事的形式跟大家讲概念,最后“工业互联网”的概念我也准备用故事的形式跟大伙儿说。
广东福建的厂房特别多,这个大家都知道,他们那边有一个特色就是“前店后厂”,他们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来料加工”。
在很多年前什么都要靠人工口头传达的年代,客户把产品要求告诉销售,销售再转述给设计,设计通过自己的理解画出图纸,生产部门再按图纸要求生产产品。
产品生产出来发给客户后,销售骂骂咧咧回到公司找到质检,车间生产的什么垃圾产品,根本就达不到客户的要求,你们竟然都给他过检。
质检被骂找车间主任熊了一顿,车间主任这哪能干呀!鼓了一肚子气敲开设计师的门,这不是你们干的好事嘛,我按你们的图纸要求生产,最后我挨人一顿呲儿,我招谁惹谁了。
设计师又怎么能受这份气,找销售对质。转了一个圈下来,发现谁也没有错,这可真是为难死老板了。这样的剧情每天都在各类生产型企业上演。
去年年底阿里发布的“犀牛”智能工厂,大家应该都还记忆犹新,这就是工业互联网的在服装生产领域的典型应用。
它把客户、设计、工人、质检、销售等通过网络串联在一起,实现了各个参与者之间高效、实时的信息沟通。
“工业互联网”这个概念到这里就已经全部讲完,更深入的概念“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在这里就没有必要讲,有兴趣的童鞋可以去搜索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