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焊接设备 >> 焊接设备优势 >> 沙漠建公园荒地变新城全国网媒记者惊叹原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西部地区转型发展先行区
“沙漠里建起绿色公园,了不起!”
8月15日下午,参加第十四届全国网络媒体宁夏行的55名记者走进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治沙前线”,见证这里的治沙奇迹。
进入白芨滩治沙区,汽车沿着崎岖的路面缓慢前行,两旁的沙丘绵延起伏,草方格里密密麻麻的柠条和沙蒿等沙地植物,整齐列阵。
采访团的记者记录并见证白芨滩的治沙成果
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毛乌素沙地西南边缘,位于银川市以东的沙山区,总面积万亩。“经过三代治沙人的艰苦努力,我们在人迹罕至的沙漠上治沙造林63万亩,控制流沙面积近百万亩,在毛乌素沙漠西南边缘建成了一条东西长48公里,南北宽38公里的绿色屏障。”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兴东介绍说,治沙人60多年“人进沙退”的执着坚守,极大地阻止了毛乌素沙漠的南移和西扩,对黄河沿岸的村庄、银川和吴忠城区都形成了有力保护。
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沙漠公园一隅
“沙漠里建起绿色公园,真是一项了不起的创新!”浙江新闻客户端的编辑周丰,看到沙漠公园里碧湖荡漾,湖边亭台栈道次第排开,身旁沙蒿、柠条等沙地植物茁壮成长,不无感慨地说。
采访团的记者参观白芨滩防沙治沙博物馆
“过去绵延的沙丘没有什么生命,现在保护区内动物种类达到种,植物种类也达到种,现在已经成了一个生机盎然的生态空间。”王兴东表示,保护区在靠近引黄灌区的地方,经过多年探索,现在利用沙区光热优势,种植优质苹果、桃李树等经济林,发展养殖业,实现了治沙和致富同步发展。
经过60年努力,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治沙成果成绩瞩目。
据了解, 进入年后,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改变过去一季造林,成活在天的治理模式,运用工程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以草方格固沙技术为核心,雨季穴播、营养袋造林,撒播草籽、秋冬两季植苗造林等先进技术,使造林成活率从过去的5%,提升到现在的70%,把沙漠从引黄灌区边缘逼退20多公里。该保护区也因此先后被授予“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等荣誉。(记者王婧雅季正计鹏实习生韩福琴殷朝昕文/图)
灵武长枣肉厚脆甜汁液多,让网媒记者唇齿留香
网媒记者在品尝灵武长枣鲜果。
“这枣子咬一口下去,肉厚、脆甜、汁液还多,怪不得是皇室贡品呢!”8月15日,在结束了盐池的采访后,第十四届全国网络媒体宁夏行采访团来到了有着“瓜果之乡”美誉的灵武市。
据史料记载,灵武长枣有多年种植历史,唐朝开始就被列为皇室贡品,被誉为“果中珍品”。
灵武长枣的种植系统作为当地特殊的农业文化,也在历史长河中被保护和传承了下来。年,灵武长枣种植系统被农业部列入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
缀满枝头的长枣。
近年来,灵武市高度重视长枣产业发展,加强与科技部门的合作,采取双膜覆盖、生物秸秆填埋等技术措施,使灵武长枣由过去8月成熟提前到4月成熟,每公斤设施长枣的效益是普通长枣的10倍,实现了枣农鲜枣销售收益最大化。
同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大力推动灵武长枣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现代化发展。
目前,灵武长枣种植面积达到14.2万亩,涉及枣农多户3万余人。
除了销售果实外,灵武还生产了枣饮料、枣酒、枣醋等深加工产品5大系列40多个品种。并在全国多个大中城市建立了多个配货中心和直销窗口,产品远销广东、上海、北京、天津、江苏等10余省市、50多个地区,可以说是将长枣“吃干榨尽”。
如今,灵武长枣的品牌价值已达到了4.89亿元。灵武市也被命名为“中国灵武长枣之乡”。(记者王婧雅计鹏季正实习生韩福琴殷朝昕)
长枣吸引了网媒记者,纷纷拍照留影。
鲜脆甘甜的长枣。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从荒凉之地到产业新城
8月14日,第十四届全国网络媒体宁夏行采访团来到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采访。
在宁夏黄河东岸0平方公里的亘古荒原上,一座产业与生态兼顾,一座充满生机与活力,一座承载着宁夏发展突破与希望的工业特色城镇正在崛起,它便是宁东能源化工基地。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是国家重点开发建设的14个大型煤炭基地、6个煤电基地、7个煤化工基地以及国家第二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之一,也是宁夏举全区之力开发建设的“一号工程”。8月14日,第十四届全国网络媒体宁夏行采访团来到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就神华宁煤煤制油项目进行了采访。
神华宁煤集团煤化工基地是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地面积25平方公里,年10月开工建设。
神华宁煤万吨/年煤制油项目厂区。
采访中,网媒记者们最好奇的便是,作为“一号工程”,煤制油项目规模到底有多大?
“一号工程煤制油项目规模为万吨,投资共计亿元。项目工艺设备上万台,高峰期施工人员达3万人……”神华宁煤集团炼制油分公司总工程师黄斌介绍的数据,令记者们不断咂舌。
“我们重点发挥煤制油工艺和产品特性,在研制高品质柴油和液体蜡等产品方面成效显著,并在研发火箭发动机燃料等多个方面取得重要突破。”黄斌说。
网媒记者现场采访神华宁煤项目生产情况。
在严把技术关、质量关、安全关和环保关的高要求下,神华宁煤集团煤制油分公司自主研发的干煤粉气化技术“神宁炉”获得国家专利金奖;自主研发的煤制聚丙烯牌号产品超过15个,获得工信部第二批全国单项冠军产品。
从曾经的荒凉之地,到如日中天的产业新城。未来,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还将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筑梦前行。(记者王婧雅计鹏季正实习生韩福琴殷朝昕)
吴忠农业园让网媒记者直呼,“原来你是这样的宁夏”
成畦的小番茄长势喜人
8月16日早上,领略了沙湖的壮丽与秀美,看完了盐池特色产业滩羊养殖的全国网络宁夏行北线的记者们,走进了吴忠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了解宁夏的农业发展。
一入农业基地,首入眼帘的便是火龙果,再往里走,圆咚咚的冬枣、红的小番茄、绿的小番茄、黄的小番茄,挂满枝头,长势喜人。
园区招商与技术研发推广部副部长黄灵丹(左)接受记者采访。
“怎么样,品种多吧?我们这儿栽种的果蔬,全部通过‘订单’模式销往全国各地,说不定你们谁家饭桌上的菜就来自我们园区。”园区招商与技术研发推广部副部长黄灵丹说。
听完黄灵丹的介绍,立马有网媒记者咂舌,“原来你是这样的宁夏!”。
园区招商与技术研发推广部副部长黄灵丹向来访记者讲解非耕地设施农业种植技术。
没来之前总以为宁夏就盛产牛羊肉,菜品也就是土豆红薯,没想到还有这么多新鲜蔬菜,还远销外地。特别是第一个大棚里的火龙果让网媒记者们大跌眼镜,没想到大西北还能种出热带水果!
吴忠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位于吴忠市孙家滩地区,于年9月,经科技部批准设立,是全国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之—。
年,园区在总结多年日光温室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研发建设了新型无焊接大跨度无立柱组装大日光温室,并安装配套了远程监控和自动化控制设施。
撩人味蕾的火龙果即将上市
记者聚焦园区的设施农业
大日光温室较普通温室,不仅冬季升温快,且保温效果好,有效的保证了冬季栽培。这一研发走在了世界各国日光温室建设的前沿,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5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