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焊接设备 >> 焊接设备市场 >> 埃斯顿工业机器人高端制造宗老斌
选择逻辑:埃斯顿(工业机器人+高端制造)
1.国内工业机器人龙头
起家细分领域数控系统,快速成长为国内工业机器人龙头。年推出首台工业机器人。
年上市以后,公司内生+外延迅速发展,对外投资意大利机器视觉公司Euclid、收购英国知名运动控制品牌Trio,完善了技术产业链,叠加控股德国机器人集成商M.A.i.、入股美国协作及医疗机器人Barrett、收购德国百年焊接机器人Cloos等公司,快速获取和吸收应用工艺,缩短了进入机器人下游各领域的时间。
公司目前有两大核心业务,分别为自动化核心部件及运动控制系统和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在工业机器人方面,据公司-年年报,公司工业机器人总销量的80%左右为六关节机器人。
自动化核心部件及运动控制系统:公司将自身伺服系统技术与Trio顶尖运动控制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机器人、视觉、运动控制等自动化核心部件组合的集成化控制,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主要分为机器人本体、机器人标准化工作单元及以机器人焊接系统为代表的智能制造系统。
2.年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收入占比达67%,业务升级持续推进
-年营收复合增速达39%,年营收同比+59%达25亿元,逐渐由传统自动化向先进自动化迭代。公司主营的自动化核心部件、工业机器人等产品下游应用广泛,与我国宏观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景气程度为正相关关系。
年,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板块收入占公司总营收的比例已达67%,且自动化核心部件产品线已完成从交流伺服系统到运动控制系统解决方案的战略转型。
3.行业有望持续增长工
业机器人7月产量达到3.13万台,同比增长42.3%,继续保持高速发展,1-7月产量累计同比增长64.6%。从目前制造业投资情况来看,无论PMI数据、工业自动化设备制造厂家订单来看,近期订单情况仍然较好,根据此前的报告《未来2-3年制造业资本开支向上,带来自动化显著投资机会》,工业机器人行业基本呈现出3-4年维度周期性,在3-4年中会经历过一个较为完整的上升到下降的过程,从19年年底开始,预计工业机器人行业也将呈现一个不断向上的趋势,持续未来2年,21年处于持续上升通道。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根据IFR统计,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安装量由年的6万台增长年的37.3万台,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0%。其中,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安装量增速放缓至6%,年进一步下滑,主要原因为全球尤其是亚洲地区汽车、3C等几个主要购买机器人的行业自身出现销量增速放缓或下滑,相应地也放缓了固定资产投资。
自年起,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达15.4万台,占全球销量的比例达36%。-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年销量复合增速达33%,明显高于同期全球复合增速19%的水平。全球各大知名机器人品牌如发那科、ABB也争相在我国建立生产基地。
年,我国约50%的工业机器人用于汽车领域,年这一比例已经降低至29%,工业机器人从汽车工业起步不断渗透一般工业,年我国非汽车领域的应用占比超过70%。
一般工业为内资品牌提供发展机遇,年工业机器人国产化率约30%。全球工业机器人领域最顶尖的四大企业分别为发那科(FANUC,日本)、安川电机(Yaskawa,日本)、ABB(瑞士)、库卡(KUKA,德国),它术积淀深厚,且长期垄断了对工业机器人稳定性等指标最为严苛的汽车工业尤其是汽车整车中工业机器人的应用,素有业内“四大家族”之称。
年“四大家族”约占据了全球工业机人市场56%的份额。在我国,工业机器人向一般工业渗透与我国内资品牌的发展互相促进,逐渐打破了外资垄断的格局,内资工业机器人品牌的市占率从年的18%提升至年的29%,长期来看国产替代是大趋势。
4.大客户开拓取得突破,协同效应进一步显现
H1,公司聚焦开拓国内对自动化控制和工业机器人具有巨大需求的潜力大客户,在锂电、3C、光伏、半导体等行业的部分头部企业的开拓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公司工业机器人、运动控制及交流伺服系统产品已被宁德时代列入合格供应商名录,与标杆企业的合作有利于公司在行业内建立良好的口碑效应,为后续市场开拓奠定坚实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依托Cloos机器人焊接核心技术,推出了适合国内市场的系列化Cloos产品,部分高端产品已经得到下游客户的高度认可,成功进入三一重装、河南骏通等多家工程机械龙头及汽车整车领域协同效应开始逐步显现。
5.全产业链逐渐成型优势凸显,市占率有望加速提升
疫情加速行业洗牌,埃斯顿排名逆势提升进入前十。年全球市场经历疫情大考,一方面,外资机器人品牌海外市场需求疲软,在中国市场持续采取定向降价策略,如雅马哈推出了经济型SCARA产品YK-XE系列,另一方面,疫情对供应链、企业管理等各方面的冲击也加剧了工业机器人行业的洗牌。
在面临外部和内部双重考验的情况下,部分规模化水平低、同质化竞争严重、抗风险能力弱、竞争力不足的工业机器人企业加速退出,市场份额向头部集中。在这种背景下,前五名内资工业机器人品牌在内资市场的占有率从年的29%提升9pp至年的38%,内资龙头占有率提升,竞争格局优化。
埃斯顿年工业机器人出货量达到台,在中国工业机器人整体市场位列整体排名第8位,较年度排名前进2位。在国内竞争格局逐渐清晰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埃斯顿的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有望进一步提高。
采取“通用+细分”战略,多方位提升公司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市场份额。
埃斯顿快速追赶外资脚步。从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前十名来看,七家为日本企业,其余三家分别为瑞士、德国和中国的企业,其中,除我国埃斯顿,其他企业均在上个世纪80年代前后推出或正式开始研发工业机器人。
与国外机器人企业有几十年甚至百年的技术积累相比,我国数控系统以及工业机器人商业化起步较晚,领军企业埃斯顿年才推出首款机器人,年就取得了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第八名的好成绩,工业机器人业务发展速度很快。
内生+外延并举,帮助公司快速实现了“核心零部件+本体+集成”全产业链的成型。在核心零部件方面,减速器、伺服电机与控制器被认为是机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在工业机器人的总成本中,这三大核心零部件占比超过70%,其中减速器、伺服系统和控制器占比分别为36%、24%和12%。
埃斯顿在进入机器人领域之前,已经具备交流伺服技术,收购英国Trio后运动控制技术能力进一步加强、对外投资意大利Euclid获取机器人三维视觉技术,打造了较为完整的机器人上游产业链。据埃斯顿年年报,公司机器人核心部件自主率达到80%以上,与
国内同行新松、新时达、埃夫特等相比,其核心部件自产程度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在集成应用方面,通过控股德国机器人集成商M.A.i.、收购德国百年焊接机器人企业Cloos,公司快速吸收了机器人应用技术,缩短了进入机器人下游多个行业的时间,有望继续快速发展。
6.CLOOS整合顺利推进,本体保持快速发展态势
Cloos中国市场的整合战略得到贯彻实施,适合中国市场的系列化Cloos产品已开始推向市场、高端部分产品已得到客户的高度认可并取得了业务的高速发展,Cloos整合效应明显,产品成功进入多家工程机械龙头企业及汽车整车领域,如三一重装、河南骏通。公司一直为国内机器人本体厂家排名第一,今年工业机器人本体的年产量有望突破万台,作为需求最大的焊接机器人市场中,公司将
迎来突破,在中厚板拓展中国客户,在中薄板焊接市场,定制化适合中国市场的焊接产品,此前公司通过卓越的技术能力,突破了三一、中联等多个重型机械领域客户,标志公司整合CLOOS的良好开端,公司此次订单也为中板市场。同时,通过规模化带动毛利率进一步上升,公司希望快速达成“万台战略”目标,规模化发展促进盈利空间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