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焊接设备 >> 焊接设备介绍 >> 从电影泰坦尼克号里学习中国载人深潜的
本文转自;
◎作者丨科技日报记者陈瑜
◎编辑丨刘莉
万米,
如果成人步行大约需要2.5小时,
汽车行驶大约15分钟。
但迈向万米深海,
中国载人深潜团队老中青三代科研人却走了近20年。
年11月10日,中国万米载人深潜器“奋斗者”号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了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说:“奋斗者”号研制及海试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具有了进入世界海洋最深处开展科学探索和研究的能力。
图片来自科技部
今年42岁的叶聪无疑是幸运的。如今已是“奋斗者”号总设计师的他,19年前刚从大学毕业就进入位于无锡的中国船舶七〇二所,接触的便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项目。这对很多从事潜水器技术研发的科研人员来说,可能是一辈子才等到的机会。“我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就是自己深度参与了国家科技进步的进程,这是我人生中最幸福的事。”叶聪说。
近20年来,深潜人将自己的命运与中国载人深潜事业紧密相连。从米一步跨入米的“蛟龙”号、深度回撤至米实现关键设备国产化的“深海勇士”号、标志我国在大深度载人深潜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奋斗者”号……对包括叶聪在内的“奋斗者”来说,奋斗出来的“奋斗者”号,是新的开始。
图片来自中国船舶七〇二所
1
十年坚持,终于等来载人深潜的研制号令
中国船舶集团首席专家、七〇二所“奋斗者”号副总设计师胡震第一次听到俄罗斯“和平号”的名字,是在年。作为一名刚进入七〇二所不久的年轻人,他参加了中国大深度载人潜水器的可行性讨论。提及国外研发情况,“和平号”是绕不开的词。这是一个最大下潜深度达0米的潜水器。
从那时候开始,包括胡震在内的很多科研人员心里有了一个梦——什么时候中国能有自己的“和平号”。
中国船舶集团首席专家、七〇二所“奋斗者”号副总设计师胡震。科技日报记者陈瑜摄
年,国家计划第一次面向全国征求海洋领域研究方向。
以七〇二所为主,国内相关科研单位的多位院士、专家参与探讨,提出设立载人潜水器方向,但当时并没有获准立项。
后来担任米级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总设计师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徐芑南分析原因,一是立项要求有明确的用户及需求,而当时作为重要用户的中国大洋协会成立不久,还没有载人潜水器方面的需求;二是要有技术基础,当时客观上不具备。
随着时间推移,形势发生变化。
年,中国大洋协会在东太平洋海域获得了7.5万平方千米、拥有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开采权的多金属结核矿区,载人深潜有了明确用户及需求。技术上,年,由徐芑南担任总设计师的0米级无缆水下机器人CR-1试验成功,这为载人深潜奠定了技术基础。
在深海缺少应有的位置,一直是中国海洋科研领域的一件憾事。此时,中国载人深潜器研发似乎看到了曙光。
时间回到年1月,中国大洋协会组织全国海洋各领域专家进行论证。随后国内海洋界10位院士和15位教授进行了深入探讨,达成研发载人潜水器的共识,并于年2月报科技部。
年6月,刚履新科技部部长不久的徐冠华到七〇二所视察,听取载人潜水器研制相关技术汇报。
“我从心里支持这件事情。一个有活力的民族,迟早要走向深海。”徐冠华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新世纪伊始,中国对海洋战略和相关科技的空前重视,是载人深潜最终立项大背景。
年底,各方专家编写完成论证报告。徐冠华审时度势,做出决定,半年后,科技部批准立项。
回首“蛟龙”号开端,徐冠华说:“真正有重大机会的项目,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赞同,不可能没有争议。”
10年的坚持,中国深潜科研团队终于等来了最重要的使命,一场深海技术领域的攻坚战拉开帷幕。
2
从无到有,《泰坦尼克号》启发“蛟龙”号设计灵感
年,七〇二所的科研人员开始追7年前上映的一部好莱坞电影《泰坦尼克号》。这其中包括不爱看电影,也无心追求浪漫的胡震。
显然,胡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2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