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设备

医疗器械输注穿刺行业龙头康德莱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23/3/28 20:33:19   
得了白癜风怎么办 http://m.39.net/pf/a_5214847.html

(报告出品方/作者:上海证券,黄卓、李斯特)

1深耕输注穿刺行业,产业布局和股权激励助力业绩迈上新台阶

康德莱为国内集团化输注穿刺行业龙头企业。公司成立于年,前身为瓯海县永中医械塑料厂,通过30余年的稳步发展,从填补国内一次性使用输液等技术空白,到打开海外市场,先后通过欧盟CE认证、美国FDA认证,同时在年成功在A股主板上市,公司成为国内拥有完整医用穿刺器产业链的综合性企业,覆盖从不锈钢焊管制造到医用穿刺器械装配、包装、灭菌等各个环节。

产业与资本轮动模式,积极适应行业发展新业态。公司在上海、温州、珠海拥有三大制造基地,重视工业自动化水平提升,在此基础上借助“产业与资本”双轮驱动模式,在年8月完成广西瓯文集团并购,补全广西及部分外省市地区配送和供应链服务能力,扩大公司在广西乃至华南区域影响力。同时,公司于年1月投资入股美械宝医美平台,进入医美上游供应链环节,与深圳影迈科技签约合作,通过将“有源器械+无源耗材”相结合,促进公司医疗器械穿刺输注产业的扩展及延伸。我们认为公司通过战略性的产业布局,积极渗透景气度较高的细分行业,从产业链环节介入,能够快速适应行业发展的新业态。

业绩增长迅速,三大业务板块齐头并进。-年,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CAGR分别为35.1%和17.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2.1亿元,归母净利润2.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6%和40%,归母净利润已超年全年水平,业绩保持较快增长。公司为国内穿刺输注领域的龙头,核心业务包括输注类、穿刺类和介入类三大板块,年上半年合计营收占比约64.2%,其中输注类业务(营收占比30.3%)主要包括注射器、输液器等;穿刺类业务(营收占比20.6%)主要包括采血针、胰岛素针、留置针、花色针等,未来随着终端消费能力和渗透率的提升,各个细分产品营收体量有望持续扩容;介入类业务(营收占比13.4%)主要基于港股上市公司康德莱医械的心内介入产品,以及神经介入等新型产品。此外,其他项业务(营收占比35.8%)主要为收购广西瓯文产生的产品差异化收入,包括体外诊断、骨科器械等产品。

公司股权集中,产业布局全面。截止Q3,康德莱集团拥有34.4%股权,决策能力较强。此外,公司拥有50余家控股公司,其中全资子公司5家,控股子公司3家,其余为间接控制孙公司,业务遍及穿刺输注产品全产业链,包括研发、生产、流通、投资等诸多环节。

股权激励激发全员干劲。公司于年4月颁布股权激励方案,覆盖人员层级分明,涉及董事成员、核心和中层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和其他骨干人员等91人,共授予股份万股,股份占比1.3%,同时设定解锁考核目标,以年净利润为基数,解锁要求年净利润增长不低于35%,年净利润增长不低于60%。股权激励计划奠定经营目标,激发全员干劲。

2输注穿刺行业持续扩容升级,国产龙头有望受益于低成本优势

2.1穿刺输注跨周期属性强,细分品类丰富

输注穿刺属于低值医疗耗材,跨周期属性强。公司主营业务为输注穿刺领域,该板块属于医疗器械中低值医疗耗材领域,医院在开展医疗服务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次性卫生材料,例如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采血管等,由于低值医疗耗材市场规模主要受人口、寿命、收入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经济周期属性较弱,属于能够稳定增长、跨越周期的常青赛道。根据采纳科技招股说明书,年全球注射穿刺市场规模为.8亿美元,其中北美地区为主要市场,份额占比约为43.23%,年全球市场规模预计为.3亿美元,在疫情防控、消费升级、老龄化、多应用场景等因素推动下,未来6年有望以8.5%的复合增速助力全球市场扩容至亿美元。

输注穿刺为低值医用耗材主要细分领域,有望享受行业稳定增长红利。根据医械汇发布的《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版)》,国内输注穿刺类产品在低值医用耗材中占比最大,市占率达到30%,为低值医用耗材的主要细分领域。同时,根据采纳股份招股说明书,中国低值医用耗材近年来增速稳定在20%,年受益于疫情催化下海内外对防护耗材(口罩、手套、防护服等)的旺盛需求,低值医用耗材增速达到26%,市场规模增长至亿元。而由于输注穿刺产品主要应用场景在国内院端,国内严格的疫情管控对常规性医疗机构诊疗有所压制,导致国内医用输注穿刺市场规模增速有所放缓,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年其对应市场规模约亿元,同比增长17.6%。未来随着疫情稳定,管控逐步放松带来的诊疗正常化,叠加新冠疫苗带来的增量需求下,国内输注穿刺市场有望在享受低值医用耗材行业稳定增速的基础上迎来修复性增长。

注射穿刺是一种常见的诊疗技术,是指将穿刺针刺入人体注入药物,目的是输血输液、麻醉或血管造影等诊疗以及抽血化验等。在穿刺诊疗过程中需要使用医用穿刺器械及其配套产品。输注穿刺产品可分为输注类和穿刺类,其中,输注类主要为注射器、输液器和管袋等用于输注治疗,如疫苗接种的注射器产品,减少交叉感染的安全注射器等;穿刺类主要为护理类(输液针、留置针等)、专科类(采血针、取卵针、胰岛素针等)以及消费类(美容针、植发针等)。

主要输注类产品:

注射器:主要用于对人体肌肉、皮下、静脉注射药液用。输注治疗为临床最常规的治疗手段,而注射器作为药物输注治疗的必用医械介质,在就诊和住院患者中使用广泛,随着就诊人数增加,在疫苗接种、诊断检查等需求扩增下,注射器的需求有望保持较快增长。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年中国注射器市场需求量在亿支,年约为亿支,-年CAGR9.4%,在新冠疫苗接种推广下,年国内注射器需求量有望达到亿支,-年CAGR15.7%,需求加速提升中。

输液器:主要用于静脉输注药液,建立静脉与输液之间的通道,一般与输液针配套使用,可分为普通输液器和特种输液器,其中普通输液器使用普及率较高,而特种输液器拥有精量调节、精密过滤、避光等特性,医院和部医院。以最典型的一次性输液器为例,中国医疗部门使用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年消耗约64.7亿支,-年CAGR9.6%,年突破百亿支达到.3亿支,年估计约达到亿支。未来随着技术革新、患者对输液安全性要求提升,对输液器的功能性有更高要求,技术含量更高的特种输液器有望保持较快增长。

主要穿刺类产品:

护理类:主要包括输液针、留置针等医用护理产品。静脉输液针主要用于对人体静脉输注药液,临床应用较广泛,包括与一次性医院和作为独立产品供应。随着产品迭代升级,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中逐步推广使用,不仅可减少血管穿刺次数,降低对血管刺激,还可减轻护理工作者负担。由于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常见的治疗手段,这为输液针和留置针等医用护理产品奠定了扎实的需求基础。

专科类:主要包括采血针、取卵针、胰岛素针等专科诊疗领域产品。以采血针为例,由于疾病诊断离不开检验,而检验科中大部分标本来自于血液,血液的采集和前处理直接影响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随着国内居民健康意识不断提高,体检人次数逐年上升,根据iiMediaResearch,年国内体检人次约为6.4亿人次,预计年达到6.8亿人次,同比增长为6.3%。此外,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国内体检渗透率年仅达到32.68%,同期发达国家渗透率较高,日本74.20%,美国73.40%,德国96.90%,伴随居民消费水平提升和健康意识普及,国内体检渗透率提升空间较大,推动采血人数以及采血针需求。

消费类:主要包括消费属性较强的美容针、植发针、部分消费疫苗针(如HPV)等,属于输注穿刺重要的应用场景渗透领域。随着消费者对自身容貌的重视和消费能力提高,针对医美领域的玻尿酸美容针、瘦脸针、水光针等产品的需求有望逐步提升。此外,根据雍禾医疗招股说明书,年中国脱发人口达到2.5亿人,预计将继续增加至2.58亿人,同时,年中国植发渗透率较低,仅0.2%,植发针需求有望在植发人数和渗透率的提升下得到释放。同时,WHO在年推出《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该战略提出,年前,全球90%的女孩在15岁之前完成HPV疫苗接种,目前国内各地已陆续免费为适龄女性免费提供国产2价HPV疫苗,针对HPV疫苗的需求提速有望进一步加速相应注射针的应用。

输注穿刺产业链较成熟,上游供给竞争充分,中游制造格局良好,下游应用场景广泛。产业链上游主要涉及常见的医用高分子材料,例如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ABS塑料等,以及涉及针管制造的焊管制造环节。其中,PP塑料粒子由石油深加工而成,种类繁多,不同牌号的产品价格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价格波动趋势较为一致,成本受到石油价格影响;PVC粒料主要由PVC粉料和各种塑料助剂混合而成,产品价格与PVC粉料趋势一致且由于供应商众多,竞争较充分。焊管制造主要涉及将不锈钢带进行卷管、焊接,通过固溶、退火等处理消除焊缝及加工硬化,由于制造商生产焊管类产品主要用于针管生产,多数为自产自用,对外销售较少,市场竞争较为缓和,行业具有一定集中度。整体看,产业链上游生产企业较多,竞争较为充分、供应稳定,能有力地保证本行业的原材料供应。

产业链中游涉及产成品制造环节,包括无菌穿刺针和无菌穿刺器等穿刺器械。其中,穿刺器生产技术门槛相对穿刺针较低,且市场规模较大,因此行业参与者较多且集中度低,尤其在普通注射器、输液器等领域竞争激烈,而技术门槛较高的穿刺针则竞争格局相对良好。

产业链下游主要包括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和直接面向终端消费市场的各级医疗机构,应用场景较为广泛,既包括传统医疗领域的输注治疗、诊断检查,也包括慢病管理(如糖尿病)和专科治疗(如不孕不育治疗)中的应用,还涉及新兴消费(如美容、植发、HPV疫苗)等细分领域。由于下游客户采购行为耗时长、决策流程复杂、决策结果受较多人和组织的影响,并会要求长期稳定售后服务,因此,中游生产商与产业链下游客户的合作一般比较密切持久。

整体而言,行业内具备不锈钢焊管制造、针管制造、无菌成品针制造以及无菌穿刺器制造的完整产业链生产能力的企业为数不多,产业链完整且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成本优势和产品质量优势的企业处于竞争优势地位。

2.2穿刺输注行业集中度较低,大型国产品牌有望凭借成本优势扩大市场份额

外资品牌先发优势,国产一体化企业逐步崛起。从产业链角度看,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医用穿刺器械主要厂商主要来自美国、日本、德国和中国,上游医用高分子材料企业主要包括路博润、北欧化工、美国杜邦、山东威高、康德莱等;中游输注穿刺企业医用穿刺器械主要包括美国BD公司、日本泰尔茂株式会社、山东威高、康德莱、三鑫医疗、江西洪达;医院(医院、北京协和)、体检机构(如美年大健康、慈铭)等。外资品牌较早进入国内市场,例如美国BD公司于年正式派员在中国建立代表机构,开展对华业务,并分别于年投入万美元建立生产企业和年投入3亿美元建立苏州工厂,国产穿刺输注品牌如山东威高、康德莱于年初逐步发展,并借助二级资本市场融资加速成长,目前借助其较完整的产业链和较高性价比的品类正逐步崛起。

整体行业集中度较低,技术壁垒不同导致细分行业格局差异。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目前我国医用注射穿刺器械行业内生产厂家超过家,但其中90%以上是中小企业,具备规模化的大中型企业不足10%。市场中注射穿刺器械营收份额较高的是美国BD(BectonDickinson)、威高、康德莱等。从国内企业来看,威高股份、康德莱营收规模相对较高,市场占有率分别在10%和5%左右,CR5仅18%,行业集中度较低。细分市场看,输注类产品技术壁垒较低,参与者较多,行业集中度较低,同时输注类产品占医用注射穿刺行业近63%市场份额,导致整体行业集中度较低,而医用穿刺类产品由于技术壁垒较高,生产工艺复杂、工序繁多,并且生产精度要求高、涉及的专用设备多、管理难度大,导致参与者较少,行业集中度较高。

国内输注穿刺企业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具有上下游一体化企业较少。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国内输注穿刺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广东等地区,其中有代表性的企业包括山东威高股份、浙江康德莱、江苏采纳股份、江西三鑫医疗等,而根据相关企业集群分布,江苏头桥镇和江西进贤县为注射穿刺重要生产基地。

根据康德莱招股说明书,国内输注穿刺行业中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生产规模较小,通过外购穿刺针与自制穿刺器件近组装后出售,在年产能超过1亿支无菌产品的30余家大中型企业中,国内约10家一线厂家的无菌产品年产能超过10亿支,但这类厂家大部分仍需全部或部分外购穿刺针,行业内具有完整产业链生产能力的企业数量较少,而康德莱作为国内拥有完整医用穿刺器产业链的综合性企业,有望凭借技术和规模优势,有望抓住国内存量市场以及海外潜力市场机会。

低值耗材集采各地陆续启动,有望利好具有成本优势的大型国产品牌。年全国各地开展低值耗材带量采购政策,涉及一次性使用输液器、静脉留置针等输注穿刺产品,带量采购地区包括长沙、重庆八省市联盟、河北省、湖南、山西等地。随着低值耗材集采在各地陆续推进,国产大型平台型公司产品相对外资品牌拥有较高的性价比,而相对国内中小企业拥有更强的成本、产能和服务能力,有望在各地集采中进一步提高市场渗透率。(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3未来趋势:集中度提升、消费场景扩容、产品创新

集中度提升、消费场景扩容和产品创新升级是行业发展主要趋势。随着国内各地低值耗材带量采购不断推进,输注穿刺平台型企业有望凭借规模优势、较丰富的产品体系和服务能力占据更多市场份额,带动行业集中度提升。此外,随着终端消费能力的改善,应用场景广泛且不断丰富中,例如玻尿酸美容针、植发针、辅助生殖取卵针、慢性管理的胰岛素针、体检用采血针以及消费疫苗的注射针等,未来10年,基于国内庞大人口基数、客户消费意识以及能力的提升,有望助力终端细分市场规模不断扩容,进一步带动输注穿刺行业的正向增长。同时,我们也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401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