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焊接设备 >> 焊接设备市场 >> 智能化产品生产高技术人才急缺急需产学研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李桂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发布《新职业—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为26.5万亿元,占全球的28%,排名第一。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制造业类型集中于中低端技术密集型,而在高端芯片、电子制造等高端技术领域,中国的自给率严重不足,从事制造业智能化所需的软硬件开发与服务人才严重缺失。
在此背景下,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应运而生,承担着推动中国高端密集型制造业发展、创造全新制造模式的重要职能。年3月,人社部将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发布为新职业。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陈晓庆,年实习期间,在一家企业担任部门总经理助理和项目经理。年11月,陈晓庆成立一家科技公司,公司涵盖工业机器人的设计、安装、调试和售后维护等业务,涉及机加工上下料、冲压生产线、焊接单元等。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积累的工作经验,陈晓庆在创业后稳步推动公司发展。目前公司年均机器人销售量20-30台套,并得到国内龙头工业机器人公司华东区搬运类集成伙伴授权。
“每个客户的产品以及应用场合都不一样,对于每一个客户,我们都是定制化的解决方案,用心做好每一个项目。”陈晓庆说。
浙江的章跃洪也是一名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年初新冠疫情发生时,防护口罩供应量严重短缺,然而,浙江天使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购入的设备却无法扩大产能。
困难之下,作为智能制造技术团队负责人,章跃洪带领团队来到厂家,几乎是一天24小时泡在厂里,平均每条生产线要调试50多个生产环节,起早贪黑地干,终于克服了新设备安装粗糙、零配件不齐、设计缺陷等诸多困难,终于使生产线上制造出了合格的产品。
章跃洪(左一)和同事在一起
章跃洪带领的智能制造技术团队已为金华市区20余家企业的复工复产现场解决生产问题,对接技术难题20余项,通过校企联合“突击攻关”,帮助企业按下复产的“加速键”。
目前,我国的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主要分布在机械与自动化、国防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信息技术、新材料制造、新兴医疗制造和能源与环保这六大类行业。领英(中国)的数据统计,其拥有超过万的会员中与制造业相关的六大类行业人才数目达到万,其中机械与自动化人才、信息技术人才相对最多。
据统计,中国有万制造业企业,这些企业在未来10年或20年,至少有20%的企业要转型成自动化、智能化生产,一个数以十万亿计的市场正在缓缓展开。
《报告》显示,智能制造装备集成和应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总数年需求总数是万,其中本科及以上的需求量是万,高职毕业生的需求量万,中职生的需求量是37万。预计到年,智能制造装备集成和应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总数将达到万,有巨大的人才缺口。
中科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黄维说:“颠覆性技术创新成果设计得出来、制造不出来的例子屡见不鲜,制造工艺核心技术不过关而导致生产事故的情况时有发生。除了要为传统行业赋能,技能人才结构老龄化,智能化产品生产高技术人才急缺,希望能够引起各方重视。”
《报告》显示,根据个人岗位和职责的区分,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年薪最高可达30万。
而随着国家有计划地对传统企业进行数控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升级改造,智能制造装备将会普及应用,需要大量操作、调试、维护、维修和改造方面的专业人才。
中国职业教育学会会长鲁昕指出,在关键技术领域仍然存在着许多“卡脖子”的问题,目前我国急需四类人员:高端研究人才、科技成果转化人才、转化成果行业应用人才、生产服务一线的技术人才,而职业教育就承担了后两种人才的培养,占整个高等教育结构的70%。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教育培训部主任陈晓明认为,人才紧缺和培养体系的不尽完善已成为制约智能制造发展的瓶颈问题,急需产学研用各界通力合作,加快构建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各类人才的培养质量。
针对“人工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的发展和人才需求,陈晓明呼吁,“能够通过产教融合、协调创新,加大对院校新专业和专业方向建设的引导力度,加快院校乃至整个行业的人才培养供给结构优化,这也是当前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