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焊接设备 >> 焊接设备介绍 >> 海安释放人才磁吸效应,招才引智激发创
人才总量超过17万人,自主培养国家级人才11人、省“双创人才”92人、省“双创团队”9个,高技能人才总量接近6万人、占技能劳动者比重超40%;人才综合竞争力跃居全省第一方阵……这一连串成绩是海安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破除制约人才发展的制度藩篱和政策壁垒的见证。
近年来,海安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深入推进“海安英才”计划、“学子归巢”工程,制定出台“人才强市36条”,启动青年人才聚集“十大行动”,努力提升城市发展与青年成长的契合度,不断厚植青年人才成长沃土,吸引集聚人才来海安创新创业,人才磁吸效应不断增强。
海纳百川汇聚各方英才
深入实施“海安英才计划”,人才集聚效应充分彰显。海安连续举办“创新创业在海安”“两院专家走进海安”活动,近千名专家与海安创新型企业面对面交流对接,成功召开首届乡贤大会,一批高端人才项目纷纷落户海安。
“海安一直以来对人才创新创业都非常支持,通过活动与铁锚股份‘联姻’后,我们成功突破了核机械手关键核心技术,累计生产核机械手近千套,产值达到6.2亿元。”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省“双创人才”贾学军告诉记者。
海安连续10年选聘科技镇长团成员来海挂职,从北京大学、上海交大等高校院所聘请50名人才科技部门负责人担任创新创业指导员,架设了校地合作的“桥梁”,近家企业与多家高校院所、近30名院士及国家顶尖人才开展合作,实施校企合作项目近个,支付经费超10亿元。
聚焦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创新链,通过政策推介、实训对接、项目路演等措施,着力引进带资金、带项目、带技术的高层次人才,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从上海到海安,我们公司通过短短3年时间,已研发出防爆产品核心专利20余项,取得煤矿行业产品准入资质70余项,在全国各主要煤炭产区设立了7个销售与售后服务办事处,今年有望实现2亿元的销售额,计划3年内上市。”省“双创人才”、南通华欣民福工业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乐斌说。
近五年,海安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11人,省“双创计划”人才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人,企业高层次人才、技能型人才占比全省领先,一幅枝繁叶茂的人才盛景覆盖了海安大地。
人尽其才活力竞相迸发
企业是育才用才的主体。海安以建强创新平台为抓手,大力推进智改数转,为各类人才搭建了发展的阶梯、成长的舞台。全市企业共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家、企业研究院21家、省级以上研发平台超家,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中国天楹是一家从事智慧环境服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及零碳环保新能源的大型国际化上市公司,成为全省首批“G42+”重点民营企业人才综合改革示范基地。“我们集聚了一批科研团队,我们团队研发的等离子体飞灰熔融技术,有效解决了生活垃圾焚烧‘最后一公里’的世界性难题,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省“双创团队”领军人才、江苏天楹等离子体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要建告诉记者。
企业培育人才、用好人才,人才在企业施展抱负、追求理想,一项项人才成果璀璨夺目。省“双创人才”黄祖琼博士,组织团队成功开发“固态铝电解电容器负极碳箔”项目,打破日本技术垄断,产品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省“双创人才”刘劲松教授,带领团队攻关半导体装备前置模块的研发应用难题,实现了半导体装备的国产化;长江学者华留春教授,牵头实施“面向定制式木工家具制造的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示范线”项目,跃通智能化车间获得工信部立项。
在“人才强市36条”基础上,海安注重对产业人才、民生人才、乡土人才的统筹分类培养,组织实施“海安名家、名师、名医”工程,人成为首批培养对象。围绕乡村振兴,开展乡土人才“三带”行动,中洋、鑫缘、天成、家惠油脂、季和米业等现代农业企业人入选省市乡土人才培养对象,为“苏中新鱼米之乡”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近悦远来厚植创新沃土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海安出台“人才强市36条”,从人才创业、人才金融、人才集聚、人才载体、人才举荐、人才服务六个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建立人才荣誉制度,开展人才奖励表彰评选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人才、崇尚创造的良好氛围。
在海安,安心、安身、安居是人才的深切感受。“海安不仅提供了近千万元项目资助、2万平方米厂房,还落实了人才公寓、家属就业等政策,我和家人成了‘新海安人’。”江苏博联硕焊接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昊热情洋溢地说,得益于一系列优惠政策,去年,我们攻克了大型真空扩散焊设备温度和压力精准控制的技术难题,成功打破国际技术封锁。
人才生态好,则人才聚、事业兴。良好的环境能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海安持续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机关作风建设提升年”“服务企业科技行”等活动,大力推进“不见面审批”改革,人才项目实现“拎包入驻”。建设人才公寓和青年公寓,着力构建从“一张床”“一间房”到“一套房”的人才安居保障体系。发放“海安英才一卡通”,提供生活津贴、购房补贴、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一揽子服务。
聚焦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大力实施人口集聚工程,打造南通市首家青年人才驿站,定期开展“创客沙龙”“缘聚海安”等交流联谊活动,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无论是置身实验室潜心钻研的科技领军人才,还是奔波城市间辛勤耕耘的民生人才、技能人才、乡土人才和新就业群体,无数人才与海安这座城市相互成就,共生发展,汇聚起奋勇前进的磅礴力量!曹京郊顾振/文姜明濮端建/图
校对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