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焊接设备 >> 焊接设备资源 >> 星城论智造全球顶尖专家齐聚2018
11月28日,中国(长沙)网络安全·智能制造大会在长沙开幕。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宣布开幕,并在会前会见部分参会嘉宾。
(11月28日,中国(长沙)网络安全·智能制造大会在长沙开幕。)
工信部副部长、国家国防科工局局长张克俭在开幕式上致辞并为湖南湘江新区智能系统测试区授予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牌照。省委副书记乌兰,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刘烈宏,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钟志华在开幕式上致辞。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宋军,国防科技大学校长邓小刚等嘉宾,省领导蔡振红、胡衡华、谢建辉、赖明勇出席开幕式。副省长陈飞主持。市领导胡忠雄、程水泉、文树勋、张迎春、夏建平、高山、李晓宏、邓自力等出席会议。
(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宣布开幕。)
会见中,许达哲说,网络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和高质量发展,智能制造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方面。近年来,湖南将安全可靠计算机及信息安全产业链列入20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出台了有力的支持政策措施,在进一步做强做大信息安全终端产品等制造业的同时,加快应用推广,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效。同时,湖南正加快推动制造强省建设,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提高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加快发展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动力,以及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
下一步,湖南将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积极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努力构筑高端、智能、高效、绿色的新型制造业体系。希望通过此次大会,进一步密切同国家各部委、各参会央企间的合作,促进更多产业项目、研发项目落户湖南,为湖南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带来更多发挥优势的契机,为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贡献湖南力量。
(工信部副部长、国家国防科工局局长张克俭在开幕式上致辞。)
张克俭在致辞中说,湖南网络安全和智能制造产业基础雄厚、发展潜力很大。本次大会搭建了多元开放的交流平台,对促进产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工信部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在技术研发、项目布局、平台搭建等方面进一步深化部省合作,与湖南共同谱写网络安全和智能制造新篇章,为网络强国、制造强国建设作贡献。
(省委副书记乌兰在开幕式上致辞。)
乌兰在致辞中说,湖南将积极顺应国家网络安全需求和全球产业发展大势,加快推进湖南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和泛长株潭城市群“3+2”产业集群建设,努力把湖南建成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网络安全产业集聚中心,把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发动机、电子信息、新材料打造成具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长沙
打造国家级网络安全产业园区
在中国(长沙)网络安全·智能制造大会网络安全主题峰会上,长沙市政府发布了《长沙市网络安全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拟打造国家级网络安全产业园区,重点发展基础硬件、基础软件、应用系统、信息安全、大数据与云计算及标准体系六大领域。
《规划》指出,长沙将从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加快企业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竞争能力,加大市场培育力度四个方面开展工作,以长沙高新区、望城经开区等园区为产业集聚区,建设国家级网络安全产业园区。
为加快网络安全建设,长沙将依托龙头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长沙网络安全研究总院;同时,加快大数据云平台建设,引导企业加快安全可控数据中心建设,保障党政军及重要行业平台的数据安全。另将建设一批科研平台,推动关键技术问题的攻克和创新。
依托良好产业基础和园区优势,长沙将通过龙头企业、骨干企业的培育和引导,鼓励和推动本地企业间协同创新和产业化,促进良性互动产业链生态的形成,推动创新成果转化。根据《规划》,长沙还将致力于网络安全终端设备的推广、政府部门专业系统的安全升级以及网络安全应用示范的推广。
(网络安全主题峰会上,院士与企业家开展对话。)
智能制造
从欧美到中国
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和演变路径
但无一例外的是
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都是彼此共同的追求
智能制造
未来如何发展,又将怎样去实现?
构建多层次工业控制网体系
(中国电子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滨兴)
工业互联网是一个象征性的词,本质还应该是一个工业控制网。从三个基本点可以看出,第一个点是控制,没有控制不要谈工业;第二个是通信,现在不是局限在本地,需要大量的新传动;第三个是计算,用计算表达。以上是形成我们工业控制的三个点。
实际上,智能制造首先要有工业控制网,然后再加上新的材料、新的设计、新的工艺,包括3D打印等等。这是我们智能制造的一个核心,如果不是工业控制网发展,智能制造也不可能发展起来。
智能制造必须和“云”连接,这样既有了基础设施,也减少了成本,但负面效果是:企业被迫从闭塞走向开放,这种开放实际上面临一种新的威胁。
我们都知道,智能制造会产生大数据,需要有一个处理大数据安全的体系来应对工业控制网安全,这样的话需要把它建成一个四层的保障体系。
首先是要有一个安全的仿真平台,然后需要一个深度分析的防护体系,还要有一套公共安全服务体系,最后是打造一个深度安全防护体系。
这样一来,一是可以多维度地控制管理漏洞,二是模拟工业仿真环境,即时监测和跟踪。
用人工智能打造万物智联
(中国科学院院士尹浩)
目前,我们正从万物互联转向万物智联,很多人觉得我们有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机器人,好像加了这个词就是智能了,实际上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网络也是一样,但是网络本身如何来拥抱智能实际上是一个挑战,包括安全问题。
提到智慧工业,其实就是工业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或者工业控制网以它为核心把整个全产业链进行数字化的重塑,也是一个大的应用场景。
从网络的角度分析,它对网络究竟提出了哪些要求?个人认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传统的通信网,连接实体的物理终端,通过人来操作。到了连接万物的时候,很多物体要连接到信息域,甚至要连接到逻辑抽象的知识域。
更重要的是,智慧工业连接对象很多是无人化的终端,包括摄像头、控制生产线上的机器人,都是无人化。它的智能化程度不一样,也在纷纷地潜入一些智能的功能。高度智能的对象和传统人不一样,参差不齐,对它的网络的建立,实际上这种连接高度智联的对象需要高度智联的网络。
但这个结果会面临很多挑战,一是不管生产线上还是物流线上,要如何促进物联网的垂直应用,二是物联设备的安全问题。
在我看来,肯定要用人工智能技术打造智联,必须具备智能化网络基础设施。那么如何打造支撑产业发展的低延时、高可靠、广域覆盖的网络?就是要打造传感网、互联网、物联网。
智造需要技术,更需要集成
(西门子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亚太区董事总经理PeteCarrier)
目前,西门子为世界各地的客户,包括中国的客户提供相应的工具、技术以及我们的工艺流程,把他们智能制造的愿景变成现实。
此前有个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说过,未来计算机将会无处不在。但现实情况并不是这样,为什么呢?因为技术本身是不够的,你必须要将技术转化到生活中,改变使用计算机的方式,才能提升生产力,因此仅有软件本身是不够的,要把相关事物整合到生产流程中。
比如你思考智能制造,不仅仅是软件,你还需要将软件集成到各个领域中去,也就是将软件在整个的价值链中进行集成,从设计、制造,到使用,才能使它真正发挥作用,这才能够让智能制造真正发挥作用。
有一家欧洲的汽车制造商,他们的挑战是改变他们的生产线。其实,这件事情是非常昂贵,也是非常费时间的。采用西门子的技术后,提升了建新生产线的效率,原来需要24周,现在3周就完成了。
目前,西门子投资建设了数字创新平台,不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5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