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设备

向绿向新做强做优甘肃国企重塑传统产业

发布时间:2023/2/28 1:18:01   
治白癜风长春哪家医院好 http://m.39.net/pf/a_4439521.html

编者按

甘肃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有色冶金、煤炭化工、装备制造等传统工业,曾发挥了支撑经济发展的脊柱作用,但因传统产业链条短、产品层次低等原因,经济贡献边际效应不断递减,资源配置效率不断降低。随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稳步推进,甘肃国企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重塑传统产业向绿向新发展,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做强做精。年,省属国企工业总产值、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近日,《经济参考报》记者对一批甘肃国企进行了调研采访,深刻感受到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焕发的新活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迸发的新动能。

改革先行、科技创新提升甘肃国企活力

近年来,甘肃省着力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为目标,不断“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重塑传统产业向绿向新发展,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做强做精,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先行、科技创新作为引领,构建起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年,甘肃省属国企工业总产值、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33.9%、12.6%、.2%,创历史最好水平。今年上半年,省属国企延续良好发展势头,实现工业总产值.14亿元,同比增长30.59%。

“深化国企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不断优化国资布局结构,真正提升企业活力动力与质量效益。”甘肃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吴万华说,近年来甘肃国资国企效率、效益、效能的充分提升释放,得益于甘肃省始终坚持改革与创新并举。截至6月底,甘肃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主体任务全面完成。

其中,金川集团被国务院国资委确定为“国有重点企业管理标杆创建行动”标杆企业,酒钢集团智慧电网及新能源就地消纳示范项目纳入国家第一批沙漠、戈壁、荒漠重大风光基地建设项目,白银集团引进战略投资者布局打造全国单一厂区最大锂电池高档铜箔基地,一期、二期项目均仅1年时间建成投产,省级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等改革更是走在全国前列。

图为酒钢集团碳钢生产线。资料照片

——深化改革,激发国企国资新活力。目前,甘肃省属企业集团,全面完成公司制改革和党建入章,实现了董事会应建尽建和外部董事占多数。“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明显增强。”甘肃省国资委副主任张福林说,随着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省属企业全级次%实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实现“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稳步形成,省属企业累计激励骨干员工名,兰州、天水、酒泉等市属企业累计激励骨干员工名,员工动力显著增强。

同时,围绕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让甘肃优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有效促进产业链延伸和市场开拓能力,形成合作共赢的“放大效应”。

——科创引领,重塑传统产业新优势。从超高碳剃须刀用马氏体6Cr13等产品实现国产化替代、国内市场占有率85%以上,到成功开发出第四代核电快堆用“卡脖子”关键不锈钢材料,作为老牌钢企的酒钢集团始终把科技创新放在产业发展的核心位置,更是秉持“”模式,即60%科研工作立足产业产线需要,30%为基础性工艺研究,10%为前瞻性前沿性技术跟踪研究。

张福林说,酒钢集团是甘肃省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缩影,同时也是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应用,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并向中高端产业链和价值链迈进的体现。年省属企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5.98%,实现新产品产值亿元,同比增长33%,已成为经济发展重要一环。

如今,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应用在甘肃传统工业遍地开花,矿山采装运设备远程操控,生产线全流程智能制造,高炉生产状况也初步实现远程诊断,科技创新、信息技术不仅驱动高端化布局,更是为传统生产方式赋能添力。

——组团聚群,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长期以来,甘肃省直部门管理企业中,一些经营模式和业务单一,多数企业布局分散,部分企业与其他省属企业业务重叠,同质化经营、重复建设、无序竞争问题突出。年开始,甘肃省直面问题,按照产业相近、业务相关、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的原则,将省直部门改制脱钩企业的3多亿元经营性资产整合重组,组建铁路投资、能源化工、工程咨询、电气、科技、药业、公路交通建设、丝绸之路信息港、知识产权港、文旅等10个产业集团。其中,年新组建的甘肃省铁路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先后成功发行全国首单铁路建设类权益出资型票据、西北地区铁路建设乡村振兴债券和绿色债券、基础设施基金,融资额从年的9.82亿元,提升至年6月超过亿元,有效支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组建产业集团,有效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促进新兴产业和生态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甘肃省国资委改革办副主任闫志恒介绍,年十大产业集团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过24%(能化集团不含2户煤炭企业),比省属国企整体增速高出近12个百分点。

同时,甘肃省围绕新材料、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煤基、文旅、中医药、现代农业等6个特色优势产业以及省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质量提升和数量倍增,实施省属企业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6+1”行动,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率先突破,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产业格局。预计,到年新增工业总产值亿元,将实现利润亿元以上,打造有色金属新材料、动力电池材料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先进钢铁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煤化工、铝材深加工、中医药等10个百亿级产业集群。(记者李杰兰州报道)

金川集团:对标一流打造标杆延链补链构建集群

位于祁连山北麓、河西走廊腹地的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拥有世界第三大硫化铜镍矿床,是世界领先的镍钴生产基地、铂族金属提炼中心和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铜生产企业。在大西北默默耕耘近63年来,金川集团虽坐拥优质资源,但囿于产业链条较短、产业链集群化水平较低等影响,经营状况极易受有色金属行业周期性波动影响。

图为金川集团富氧顶吹炉系统控制室。张俊成摄

伴随国企改革的春风,近年来,偏居西北内陆的金川集团,调研考察脚步越走越远,足迹遍布诺里尔斯克、必和必拓、万华化学、杰瑞集团等国内外行业标杆企业。“对标先进、弥补差距,才能增强发展后劲。”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永前说,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是国企改革必由之路,关键在于对标一流企业,完善管理体制机制。

为此,金川集团在“走出去”“请进来”因地制宜学习先进经验的同时,掀起一场改革风暴:实行市场化劳动用工,打破“铁饭碗”,员工能进能出;实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实行市场化薪酬分配,收入能增能减;充分放权,经营主体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各生产环节产品价格实现市场化……

作为金川集团全资子公司的金川集团铜业有限公司,切实感受到改革的魅力。成立之初,铜业公司内设机构高达34个,两级机关职能人员占比更是超过15%,组织机构臃肿、管理交叉重叠、职责分工不清、运行效率不高等问题突出,年开始连年亏损,濒临“关门歇业”。大刀阔斧、锐意改革后,精简机构比例达50%,实现产供销的一体化管理、高效运行,极大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热情和积极性,不仅实物劳动生产率大幅上升,企业也扭亏为盈,成为集团重要贡献单位。

“科技创新是金川集团的‘传家宝’。”王永前说,实现金川集团高质量发展,必须牢牢依靠科技创新。金川集团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实施“揭榜挂帅”“赛马制”等科研攻关新措施,近三年研发投入强度达3.5%,研发投入年均增速超过20%,18家子公司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2项成果获得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科技进步对产业发展贡献率达到65%。

同时,金川集团依托“镍钴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镍钴资源高效利用及新产品开发创新联合体”等4个国家级、14个省部级创新平台,持续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联合57家科研院所、高校开展科研攻关项,着力破解贫矿资源高效开发、冶炼炉渣综合利用等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

金川集团还对标航空航天、海洋、军工等领域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发出高温合金、高纯金属等高附加值产品,实现重要材料“进口替代”,瞄准行业前沿,联合攻克新一代电池材料、储氢材料领域关键技术,增强产业转型升级科技支撑。“十三五”期间共有2.7万人次参与技术创新,孵化职工创新成果1.17万项。

近年来,甘肃省奋力谋发展,明确“工业强省、产业兴省”发展理念,大力实行产业链“链长制”“链主制”,以全产业链思维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金川集团也因此成为镍钴、铜、动力电池、氯碱化工四大链主企业。

“国企担当作用的发挥,便是围绕国家需要、甘肃所能,做出应有的贡献。”王永前说,近年来,金川集团全力推动延链补链强链工作,努力充当工业强省“排头兵”和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领头雁”。为此,金川集团加速延伸有色金属及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向新能源动力电池材料、高温合金及精深加工、电子电工材料、精细化工材料等领域迈进。

金川集团立足镍产品优势,引入宇恒镍网、扬帆飞翔等企业,建成国内最大的印花镍网生产基地,市场占有率达到85%以上;依托铜产品优势,引入艾克电缆、弘瑞塑料等上下游企业,建成西部地区最大电缆生产基地;依托冶炼副产品,吸引高能中色、叶林等环保科技企业,共建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通过企地共商共建,金川有色金属新材料及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年产值达到.5亿元、同比增长55.5%。

同时,金川集团不断弥补产业链短板,开发高端电镀和航空高温合金专用镍,实现2万吨的生产能力;开发羰化含硫镍丸,形成吨生产能力;实施加压浸出系统优化改造和吨高品质氯化电积镍项目,补充产品种类和规格;新建10万吨硫酸镍溶液项目,补齐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对镍原料需求。千亿级镍铜钴新材料产业集群与新能源电池产业链、百亿级化工产业集群正加速构建。

随着产业链不断强化,改革效益也充分突显。年,金川集团实现营业收入、工业总产值、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6.62%、41.6%、.14%,均为历史最好水平。今年上半年,金川集团工业总产值、利润总额等主要经营指标,继续刷新纪录。(记者李杰兰州报道)

兰石集团:科创引领数智赋能

始建于年的兰州兰石集团有限公司,被誉为“中国石化机械摇篮和脊梁”。新中国第一台石油钻机、第一台加氢反应器以及第一台板式换热器等大国重器,都诞生于此。然而,市场化经营机制不健全、经营活力不强等问题在市场竞争中逐步暴露,兰石集团一度陷入困境。痛定思痛后,兰石集团开始深化改革,寻求体制机制创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进实施后,兰石集团更是进一步完善治理、变革机制、创新驱动,企业活力不断提升,效益实现大幅增长。

图为年2月14日兰石装备公司承制的国内首台米自动化钻机正式交付使用。资料照片

近年来,兰石集团一方面以党建引领强化公司治理,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运转效能不断提升,上市子公司兰州兰石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更是因此入围国务院国资委“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示范企业”名单,成为甘肃省唯一一家基层示范企业。另一方面,深化混改加快推动市场化转型,先后完成重点混改项目16项,引进非公有股东37家、引入非公资本8.39亿元,混改企业户数占比约63%,企业活力充分提升。

“我们坚持把产品高端化作为企业的安身立命之本,聚焦做强拓宽新能源装备产业链科技创新方向,充分发挥兰石作为老牌国企的历史动力和创新活力。”兰州兰石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阮英说,通过加快产业整合、业务集成、资源共享进程,加氢反应器、大型高压螺纹锁紧环式换热器、四合一连续重整反应器、新型(微通道)换热器(PCHE)、高压自紧式新型法兰等传统炼油化工方向的核心设备,不断创造和刷新国产核心压力容器制造纪录。

同时,作为甘肃能源装备产业链链主企业的兰石集团,充分发挥16个创新平台作用,组建能源装备创新联合体,不仅聚焦“卡脖子”技术和产业共性关键技术,还承担国家、省级研发项目15项,成功研制首台国产化N、N(镍基合金)冷氢化反应器、国内最大米超深井自动化钻机交付使用、70MN快锻压机打破最高吨位历史,并且还掌握了1米半潜式超深井海洋、陆地钻机、低阶煤气化装置、航天钛合金和超合金材料铸造工艺技术等行业前沿核心技术。

科技创新引领下,兰石集团在大国重器的研制开发中继续担当主力、释放活力。但走进兰石集团生产车间,数字化、智能化带来的改变更是喜人。在兰石集团重装炼化公司焊接车间内,班长通过手机登录“焊接”App,完成指令的精准下达。而工人们则凭借App内各自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364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