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焊接设备 >> 焊接设备优势 >> 年度盘点优选图书坦克,情节丰富本本
-----精选段落-----
第六章 坦克防护系统
如图6-5所示,坦克车体主要由车首、两侧、后部、顶部、底部及隔板几部分装甲,按盒型结构分别与相邻装甲焊接而成。焊接后车体前部通常为驾驶室、中部为战斗室、后部为动力传动室。
(1)车首装甲由上、下两块倾斜的均质装甲及复合装甲板安装焊接后组成。其防护能力为:防穿甲弹为mm,防破甲弹mm。在上装甲板上还装有驾驶员潜望镜座,在复合装甲板上固定着照明灯及防浪板等。
(2)两侧装甲由左右侧装甲板、护板、翼子板和屏蔽裙板组成。
翼子板焊在侧装甲板外侧。主要用于安放用冲压盖板盖住的油箱、水箱、备品箱,防止泥水飞溅到车上,并可搭载步兵。前后端均装有挡泥板。
(3)后部装甲由上、中、下三块装甲板及侧传动箱体组成。其中,上装甲板上装有风扇折动装甲合页、支撑板、支板总成、小机油箱加油口盖、散热窗锁把等;中装甲板内部装有排气窗、风扇隔板,外面焊有备份油桶固定板和履带限制器、圆木固定架、防滑箱与牵引钢丝绳及牵引钩附座、风扇安装检查孔盖等;下装甲板内部焊有变速箱安装支架,外面有行星转向机、变速箱及机油箱的检查与放油窗口盖等。
(4)底部装甲由四块钢板焊接而成。每块钢板上均有安装扭力轴的冲压槽。为增强底装甲板的刚度,其断面制成U形。
底装甲板左右两侧各焊有六个平衡肘和三个摩擦减振器支座,其中减振器支座焊在底、侧装甲的结合部。从前向后依次还焊有:驾驶椅、蓄电池、前组油箱、自动装弹机旋转底盘、旋转电路联接器、油管、发动机、传动箱等支架与安装附座。另外,在底装甲板上还有安全门及盖,发动机和主离合器检查窗及盖,前组柴油箱、齿轮传动箱、变速箱、操纵部分的放油、放水口及螺塞。
(5)顶部装甲由炮塔底装甲、发动机顶盖、车体横梁、进排气窗、风扇折动装甲板等组成。其中,炮塔底部装甲由四块装甲拼接而成,其上左前方有驾驶员窗口盖,右前方有前组柴油箱加油口盖,中部有炮塔座圈安装孔。有两块发动机检查窗盖的发动机顶盖用螺栓固定在车体横梁及左右侧装甲板上。顶盖上部还加工有潜渡安装密封篷布盖的螺纹孔。顶盖和检查窗周围均安装有潜渡密封用胶条。在松开螺钉旋转锁闩后即可打开检查窗。
(6)车内隔板有发动机和风扇两块隔板。
发动机隔板如图6-6。装在车体横梁下面。隔板靠动力室一侧装有20mm厚隔热层,以防止发动机噪声、热量影响战斗室。隔板上还开有通风风扇孔和三个发动机维修保养检察窗。
主风扇隔板如图6-7,固定在排气窗下方。其前隔板上焊有风扇法兰盘,后隔板上的开口,用于从车外后装甲板处拆装主风扇。
(7)屏蔽裙板安装在翼子板和前挡泥板外侧,用于加强车体的防护。其中间五块上有供乘员登车用的矩形孔。
(8)安全门如图6-8,位于驾驶员座椅后方的底装甲板上,用于车辆在隐蔽、潜伏或战伤时,供乘员上、下车使用。它由密封橡胶圈、门盖、门圈、手柄、固定器等组成。
(二)炮塔
炮塔位于车体中部,通过炮塔座圈与车体相连。它可以相对车体进行圆周转动。炮塔由于结构、装甲型式的差别而其质量差异较大,例如:国产59式坦克炮塔仅为8t,而美国M1坦克炮塔重达10t。
1.功用
防护功能抵御各种反坦克弹药、方法的攻击,保护车内设备及人员。
安装机件包括火炮、机枪、火控、电台和其他设备和部件。
2.类型
(1)半球型炮塔20世纪50年代苏联坦克采用的一种铸造炮塔。外形如图6-9,由塔体、两块顶装甲板、炮塔底板等组成。其特点为流线形好、防弹能力强。但随着反坦克武器的发展,防护能力已不能满足需要而逐步被焊接式炮塔所取代。